元朝末年,金陵城外,秋風卷地。
黃土官道上塵土飛揚,枯草在風中瑟瑟發(fā)抖,如亂發(fā)飄搖。
遠處城墻巍峨,城樓高聳,旗幡獵獵,上書一個斗大的“元”字,在斜陽下泛著血色光芒。
這是金陵,戰(zhàn)亂令百姓流離,街巷間盡是乞丐與流民。
一個衣衫襤褸的和尚,赤腳走在塵土中。
他身形瘦削,肩胛骨高聳,像兩座枯山;臉上沾滿塵灰,唯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如寒星閃爍。
他便是朱元璋,原名朱重八,鳳陽乞丐,皇覺寺小沙彌,此刻正為一口飯四處化緣。
他已三日未食,腹中如鼓,頭暈目眩。
路過城南集市,見一處布幡高懸,上書三字:
“測字問天”
幡下,坐著一位青年道士。
眉清目秀,目光如電,手持朱筆,靜坐如松。
他便是道玄,年僅二十有三,實則已活過六十余年——只是世人不知,他每隔六十年,便會“返老還童”,重歸青春之身。
這,是他的天命循環(huán)。
道玄身著灰袍,袖口繡著暗紋八卦,腳踏云履,履尖微翹,形如鶴喙。
他面前擺著一張紫檀小案,案上置一方硯臺,一管狼毫,一疊黃紙。
案角立一銅鈴,風過則響,聲如梵音。
朱元璋餓得頭暈,見有人施粥,便湊上前。
道士遞他一碗米粥,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朱元璋雙手顫抖,接過粥碗,一口氣喝盡,連碗底米粒都舔得干干凈凈。
道士微笑:“施主若肯寫一字,我可為你卜前程?!?/p>
朱元璋苦笑:“我連字都認不全,寫什么?”
“隨意即可?!钡朗康馈?/p>
朱元璋想了想,蹲下身,用木棍在地上劃出一個字:
“朱”
道玄低頭一看,瞳孔驟縮。
他精通六神拆字法,一眼便將“朱”字拆解:
上為“丶”,形如龍首,昂然向上,主貴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