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挫折,都被她歸結為“水氣不足”。
她堅信,只要補足水行,命運自會逆轉。
她開始研究玄學。
書包里除了課本,還藏著一本《子平真詮》,是她從潘家園舊書攤淘來的。
她看不懂天干地支,卻能背下“水主智,火主禮,木主仁,金主義,土主信”的口訣。
她甚至偷偷去國子監(jiān)旁聽命理講座,記下“癸水日主,喜金生,忌土克”的批語,貼在日記本扉頁。
她還請了一位“民間高人”看八字。
那人五十多歲,穿灰布長衫,手持銅錢,閉目掐算良久,睜開眼道:
“你命帶孤辰,早年不利父母,中年多災,晚年方安。
所幸你名字補了水,若能常拜文殊,或可化解?!?/p>
她信了。
藍色信仰,虔誠少女
從此,她每月初一、十五必來雍和宮,
風雨無阻。
她燒三炷香:一求學業(yè),一求姻緣,一求平安。
她捐香油錢,從五元到五十元,逐年遞增,
只為“積德”,換取菩薩垂憐。
母親勸她:“別總跑廟里,多刷題才是正道?!?/p>
她搖頭:“刷題是人道,拜佛是天道。
天道若助我,一道選擇題也能拉我上一本線?!?/p>
她甚至在課本夾層里貼了從雍和宮請的“文殊開智符”,
每晚睡前默念《心經(jīng)》三遍,
考試時偷偷掐“文昌訣”——食指與中指并攏,暗扣無名指根,藏于袖中,不敢示人。
每逢大考,無論月考、期中、期末,她必來燒香。
她跪在大殿蒲團上,雙手合十,閉目凝神,心中默念:
“菩薩保佑,讓我這次考進前三十,
心誠則靈,心誠則靈……”
有時靈驗——月考突進班級第十二,她欣喜若狂,認為是菩薩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