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車鳴笛劃破哀牢山的夜,紅藍光在林間疾速閃爍,像一道撕裂黑暗的傷口。日一新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坐在后座,目光死死盯著孩子青紫的小臉。那張臉小小一團,眼皮微顫,嘴唇偶爾抽動,卻始終沒有發(fā)出一絲聲音。護士低聲說:“早產(chǎn)兒常見反應(yīng),別太擔心?!笨伤Z氣里的遲疑,像針一樣扎進日一新的耳朵。
林星茹躺在擔架上,臉色蒼白如紙,額上冷汗未干。她虛弱地抬手,想碰一碰孩子,指尖剛觸到襁褓,眼淚便無聲滑落?!八麨槭裁床豢??”她聲音輕得像風(fēng),“新生兒不哭,是不是……魂沒進來?”
日一新心頭一震,強笑:“胡說什么!醫(yī)生都說沒事,就是早產(chǎn),養(yǎng)養(yǎng)就好?!?/p>
可他自己也不信。
產(chǎn)房外,他翻遍手機,搜索“新生兒不哭”“嬰兒無啼哭”“出生無聲”……一條條醫(yī)學(xué)解釋冷冰冰地列在眼前:呼吸系統(tǒng)未開、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缺氧窒息……可每一條,都與檢查報告不符。醫(yī)生說孩子心肺功能正常,反射也存在,唯獨——不哭。
更詭異的是,孩子頭朝西,死死盯著西方,無論怎么哄、怎么抱,就是不肯轉(zhuǎn)頭。護士換了三次襁褓方向,他仍固執(zhí)地扭回去,像被什么無形的力量牽引著。
日一新開始查民俗禁忌。
他不信這些,可此刻,他需要一個解釋,哪怕荒誕。
他翻到一本《陽宅風(fēng)水秘要》,指尖劃過一行字,心猛地一沉:
“床頭不朝西,因西方屬金,主殺伐、死亡、離別。孕婦臥此位,易感陰氣,生‘陰胎’——魂魄不全,聲門閉塞,終生難哭。若頭向西而生,魂滯西方,不得歸位,為大兇之兆?!?/p>
他渾身發(fā)冷。
那晚在老宅,他睡的床,床頭正對西方。而林星茹,整整一夜,頭枕西床。他當時還笑她迷信,如今想來,那笑聲像刀,割著他的心。
他悔恨交加。若早知如此,他寧可放棄直播,也不該帶她來??墒郎蠜]有如果。
出院后,他們搬進縣城一套二手房。日一新特意請人看風(fēng)水,確認無桑樹,床頭朝東,門窗不沖煞,一切“合規(guī)”。他還買了桃木劍、五帝錢、八卦鏡,掛在門上、床頭、窗臺,生怕再出岔子。
可孩子依舊不哭。
林星茹夜夜噩夢。
她夢見一個六歲男孩,穿舊式童裝,黑布鞋,白襪子,蹲在桑樹下,手里捧著桑葉,一片片啃食。他咬得極慢,牙齒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綠汁順著嘴角流下。突然,他抬頭,眼眶漆黑,無瞳無光,直勾勾盯著她,低聲說:“還我桑樹……還我命……”
她驚醒,冷汗浸透睡衣,心跳如鼓。她看向搖籃,孩子安靜躺著,頭依舊朝西,眼睛睜著,黑得發(fā)亮,像兩口深井。
她開始不敢睡。每夜守在搖籃邊,輕聲哼歌,可孩子從不應(yīng)和。她試過逗他笑,試過捏他小手,試過用鈴鐺搖晃,可他只是靜靜看著,像在看一個與他無關(guān)的世界。
孩子滿月那天,親戚來賀。
屋里熱鬧,瓜果滿桌,紅包成堆。日一新強作笑顏,抱出孩子給大家看。親戚們逗弄著,說“長得像爸爸”“眼睛真大”,可沒人提那句最該有的“這孩子嗓子真亮”。
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婦,是林星茹的遠房姨婆,姓陳,人稱“陳阿婆”。她一生未嫁,通些民間術(shù)數(shù),村里紅白事都請她看日子、擇方位。
她一進門,便皺眉:“這屋里……陰氣重?!?/p>
眾人笑:“阿婆又神神道道了,滿月酒,多喜慶。”
陳阿婆不語,徑直走向搖籃。她盯著孩子看了許久,突然臉色大變,厲聲問:“這屋里……誰打了傘?”
日一新一愣:“傘?沒有啊。”
“不對!”陳阿婆沖進臥室,掀開衣柜,抽出一把黑傘,“這傘,是不是在屋里撐過?”
日一新回想,搬家那天,下雨,他在屋里撐傘整理行李,怕淋濕東西。他點頭:“就撐了幾分鐘……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