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從這開始。
林逸偉蹲在自家門口的水泥臺階上,脊背佝僂,像一張被歲月壓彎的弓。
他手里攥著一瓶廉價白酒,瓶身貼著褪色的標簽,寫著“老白干”,瓶口銹跡斑斑,像是被無數(shù)只粗糙的手擰過。他仰頭灌了一口,辛辣的液體順著喉嚨一路灼燒而下,胃里像被火燎過,可心頭的寒意卻絲毫未減。
天色已晚,城郊的風(fēng)裹挾著塵土與遠處工地的粉塵,吹得院中堆積的雜物嘩啦作響。幾只野貓在破塑料桶間翻找食物,發(fā)出刺耳的嘶叫。他家這棟兩層小樓,是父母留下的老宅,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磚墻斑駁,水泥剝落,屋頂瓦片殘缺,幾處用油氈紙勉強遮蓋,每逢下雨,屋內(nèi)便滴滴答答,接水的盆罐擺了一地。
院門口,堆滿了廢棄的腳手架、破舊的塑料桶、生銹的鋼筋和一袋袋未處理的垃圾。他做包工頭,這些材料本想留著下次工程用,可一拖再拖,竟成了“雜物山”。鐵管橫七豎八地戳向天空,像一排排銹蝕的矛;塑料袋被風(fēng)吹起,纏在枯死的石榴樹上,像招魂的幡。
“爸,我餓……”五歲的兒子小林從屋里探出頭,小臉蠟黃,眼窩深陷。他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卡通T恤,袖口磨出了毛邊。
林逸偉心如刀絞。他摸了摸口袋,空空如也。妻子王秀蘭在廚房翻著米缸,缸壁上結(jié)著薄薄一層霉,她用勺子刮了又刮,只舀出半碗陳米,米粒泛黃,散發(fā)著淡淡的霉味。
“再等等,媽給你煮粥?!彼曇羯硢?,眼圈發(fā)黑,手指因常年浸泡在洗滌劑中而干裂脫皮。
林逸偉閉上眼,三天前的場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
他接了個市政綠化工程,合同金額八百萬,需墊資兩百萬。他東拼西湊,借遍親戚,甚至抵押了妻子的金項鏈和耳環(huán),才湊齊啟動資金。工程進展順利,挖土、鋪管、種樹,一切按計劃進行。眼看就要完工,甲方卻以“材料不合格”“手續(xù)不全”“工程質(zhì)量有瑕疵”為由,遲遲不撥款。
年關(guān)將至,二十多個農(nóng)民工堵在他家門口,舉著欠條,怒吼:“林老板!給錢!家里老娘等著救命錢!孩子學(xué)費等著交!”
林逸偉跪在地上,額頭磕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發(fā)出沉悶的響聲。他聲音顫抖:“兄弟們,再寬限幾天,甲方馬上就打款!我林逸偉對天發(fā)誓,絕不賴賬!”
可沒人信他。工頭老李啐了一口:“你發(fā)誓有個屁用!我老婆住院,等錢做手術(shù)!今天不給錢,我就睡你家門口!”
林逸偉只能把妻子最后的積蓄——給孩子存的奶粉錢和壓歲錢——全拿出來,勉強發(fā)了部分工資。工人們罵罵咧咧地走了,留下一地?zé)燁^和碎紙,還有墻上用紅漆噴的“老賴還錢”四個大字。
他成了“騙子”“老賴”。親戚朋友避他如瘟疫,電話不接,微信拉黑。他走在街上,總覺得背后有指指點點。
妻子王秀蘭原本是個溫順的家庭主婦,整日圍著鍋臺轉(zhuǎn),對丈夫的事業(yè)漠不關(guān)心。如今,她看著空蕩的米缸和孩子饑餓的眼神,第一次感到絕望。
“逸偉,這日子……沒法過了?!彼估锟拗f,聲音壓抑,像從地底傳來。
林逸偉沒說話。他只知道,如果再拿不到錢,他只能去跳河。他甚至已經(jīng)踩著河堤的碎石,走到水邊,看著漆黑的河水,想著跳下去,一了百了。
這天午后,陽光慘白,照在雜物堆上,反射出刺眼的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晃悠到他家門口。
乞丐五十多歲,胡子拉碴,頭發(fā)糾結(jié)成團,像頂著一團枯草。他背著個破麻袋,手里拄著根從工地撿來的木棍。他盯著林逸偉家的院子,眉頭緊鎖,眼神銳利,不像是個流浪漢。
“大哥,行行好,給口飯吃吧?!逼蜇ぢ曇羯硢?,卻帶著一種奇特的節(jié)奏感。
林逸偉正煩著,本想趕人,可看乞丐骨瘦如柴,臉上溝壑縱橫,心軟了半分,便從廚房端了碗剩飯——半碗冷粥,幾片咸菜。
乞丐狼吞虎咽吃完,連碗底的米粒都舔得干干凈凈。他放下碗,突然抬頭,直視林逸偉,目光如刀:“你家,不聚財?!?/p>
林逸偉一愣:“你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