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蠶吐紅
小滿的蟬鳴剛爬上“桑蠶巷”的竹籬笆,柳硯之就發(fā)現(xiàn)蠶匾里的老蠶在吐紅絲。絳紅色的絲線裹著蠶身,在竹匾上織出片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網(wǎng)眼的形狀竟與巷尾那棵老桑樹上的蟲洞完全吻合。她用鑷子挑起一縷紅絲,絲線突然繃斷,斷口處滲出顆血珠,滴在白紙上暈開朵桃花狀的斑,用放大鏡細看,斑里竟嵌著些細碎的鱗片——不是蠶蛾的鱗粉,是某種蝶類翅膀上的磷光片,在暗處會透出幽幽的藍。這是她接管這座蠶坊的第六十一天,老蠶是前坊主柳婆婆的心肝寶貝。那位能從蠶吃桑葉的“沙沙”聲里“聽出禍?!钡睦闲Q農(nóng),在去年芒種倒在蠶室門口,手里攥著片半枯的桑葉,葉脈間纏著縷紅絲,而蠶坊所有的蠶匾邊緣,都纏著圈紅絲線,線結的打法是當?shù)厥鞯摹版i魂結”,其中七個竹匾的背面,都刻著個模糊的“逃”字,筆畫的深淺與柳婆婆記賬本上的墨跡完全一致。
柳硯之是絲綢文化研究員,祖母留下的《蠶經(jīng)》里,夾著張老蠶的圖譜,圖譜空白處用朱砂畫著只繭,注著行字:“民國三十一年,蠶農(nóng)柳桑姑育此蠶種,內裹七命,非柳氏傳人不能見其真?!倍懊駠荒辍闭峭魝握嗲遴l(xiāng)的年份,地方志記載那年桑蠶巷有七位蠶農(nóng)因給新四軍送絲綿被(做冬衣)被偽軍逮捕,在蠶室里被秘密處決,尸體埋進了桑園,只有柳桑姑(柳硯之的曾祖母)活了下來,守著蠶坊培育出這品吐紅絲的蠶,從此再沒離開過巷口,臨終前說“紅絲成繭時,就是冤魂破繭日”。
“柳老師,紅絲的成分分析出來了?!敝职⑿Q抱著報告單穿過晾著的蠶匾,藍布圍裙上沾著蠶沙,“絲蛋白含量與普通蠶絲一致,但含高濃度的血紅素,與桑園土壤中提取的民國骸骨DNA完全匹配。磷光片來自藍閃蝶,這種蝶類原產(chǎn)南美,民國時期僅在上海租界的洋人花園有飼養(yǎng)記錄。還有,柳婆婆的蠶具簍里,找到七枚銅制蠶鉤,鉤尖都刻著‘蠶’字,其中一枚的彎鉤處,纏著縷發(fā)絲,與桑園出土的女性骸骨頭發(fā)完全相同?!?/p>
蠶室的自鳴鐘突然“當”地停在未時,鐘擺的影子落在蠶匾上,與紅絲織成的網(wǎng)重疊處,顯出個暗紅色的點,與《蠶經(jīng)》里標注的“絲眼”位置完全吻合。柳硯之想起柳婆婆臨終前含糊的話:“蠶兒會裝傻,但絲不會說謊,每一根都藏著養(yǎng)蠶人的淚?!倍锢锏睦相従诱f,柳婆婆年輕時總在深夜守蠶室,月光透過木窗照在蠶匾上,能看見紅絲自己在動,織出些奇怪的圖案,像地圖上的路線,等雞叫頭遍就亂成一團,只在竹匾上留下層黏膩的紅霜,三天不褪,帶著桑葉的清苦氣。
阿蠶在最大的那個蠶匾夾層里,發(fā)現(xiàn)了個竹制蠶盒,盒蓋的紋路是七片桑葉的形狀,鑰匙孔正好能插進那枚纏著發(fā)絲的銅蠶鉤。盒子打開的瞬間,股混合著蠶糞味和霉味的氣息漫出來,里面裝著七片殘破的絲綿,每片都用紅絲繡著半個字,拼起來是“新四軍安”,針腳的密度與柳桑姑流傳下來的“密針繡”完全一致,其中一片的邊緣,還留著個極小的牙印,形狀與柳婆婆養(yǎng)的那只貍花貓“蠶月”的齒痕一致。那只貓在柳婆婆死后就鉆進了蠶盒,有人說它被紅絲纏住窒息了,柳硯之卻總在午夜聽見蠶室傳來爪子扒竹匾的聲,像在提醒她看某簇紅絲。
二、絲繭藏路
夏至的夜里,雷暴傾盆。柳硯之將七枚銅蠶鉤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擺在蠶室中央,老蠶突然集體躁動起來,紅絲噴涌而出,在屋頂織成張巨大的網(wǎng),網(wǎng)上的脈絡竟是幅民國時期的桑蠶巷地圖,標注著“偽軍炮樓”“秘密通道”“桑園埋尸點”的位置。她按《蠶經(jīng)》記載,將七片絲綿拼在地圖的“桑園”處,紅絲突然“騰”地燃起幽藍火焰,火光中浮現(xiàn)出七個模糊的人影:七個蠶農(nóng)背著絲綿捆在雨夜穿行,身后傳來槍聲,隨后人影被拖拽進蠶室,紅絲織成的地圖突然滲出暗紅的液珠,順著竹匾的縫隙滴在地上,匯成七個字:“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六”。
“這不是普通的蠶,是藏著血路的活地圖?!绷幹⒅鸸庵邢⒌娜擞?,“曾祖母柳桑姑將七位蠶農(nóng)的血混進蠶種,讓它們吐出帶記憶的紅絲,織出當年的逃生路線。柳婆婆發(fā)現(xiàn)的紅絲,是第七位蠶農(nóng)的血——她不是意外身亡,是被人阻止揭露真相,那些銅蠶鉤,是她標記埋尸點的信物?!彼隽牌诺酿B(yǎng)蠶日記,最后一頁畫著幅偽軍炮樓的剖面圖,在地下室的位置,標著個紅點,旁邊寫著“七命聚,繭裂時”,字跡被蠶沙覆蓋,隱約能看見“黃”字的輪廓——正是當年帶隊清鄉(xiāng)的偽軍小隊長姓氏,檔案記載這位黃姓隊長因“剿匪有功”被汪偽政權嘉獎,戰(zhàn)后改名換姓隱居在鄰縣。
這時,七只竹匾突然同時傾斜,紅絲從匾里涌出,在地面織成條紅帶,順著紅帶的指引,柳硯之在桑園老桑樹下挖出塊青石板,石板下是個地窖,里面整齊碼著七捆絲綿被,每捆都用紅絲系著,其中一捆的被角里,縫著塊布片,上面用藍靛寫著:“送新四軍冬衣七捆,途經(jīng)桑園密道,黃隊知曉,速轉移?!辈计牟剂希c偽軍軍服的粗棉布完全相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黃氏的后人還在?!绷幹閼艏畽n案,臉色驟變,“現(xiàn)在的桑蠶巷旅游開發(fā)公司老板,名叫黃仁發(fā),正是黃姓隊長的孫子,他三年前買下巷口的老炮樓,改造成‘民國風情館’,一直阻撓對桑園進行考古勘探。柳婆婆日記里提到,他半年前曾來蠶坊,借口收購紅絲,卻在蠶室停留了整整一夜。柳婆婆的死,絕非偶然。”她想起日記里的另一句話:“蠶怕餓,卻也能記餓,七繭齊成時,以淚飼之,真相自現(xiàn)?!逼呙躲~蠶鉤對應七位蠶農(nóng),如今六枚已顯路,只剩第七枚,而柳婆婆指甲縫里的紅絲,與這枚蠶鉤纏著的絲線完全一致——她是在標記第七個埋尸點時被殺害的。
子夜時分,地窖里的絲綿被突然發(fā)出“簌簌”聲,紅絲自動解開,露出里面藏著的七只蠶繭,每只繭都泛著藍幽幽的光,繭殼上的紋路竟是七個蠶農(nóng)的人臉輪廓。柳硯之將手掌按在最亮的那只繭上,繭殼突然變得溫熱,像有心跳在里面搏動,七只繭同時升空,在蠶室中央組成個繭形的光團,光團里傳出微弱的對話聲:“黃隊的人來了”“快把絲綿藏進地窖”“告訴新四軍,我們沒叛變”。
三、繭破聲顯
第七天清晨,雨過天晴。柳硯之帶著布片和蠶繭來到旅游公司,黃仁發(fā)正在舉辦“桑蠶文化節(jié)”,看見這些東西時臉色慘白,借口去洗手間想溜走,卻被阿蠶攔住?!澳阕娓傅淖镄校摴诒娏??!绷幹畬⒉计脑谡古_上,“民國三十一年,黃姓隊長不僅殺害無辜蠶農(nóng),還將準備送給新四軍的冬衣?lián)榧河校婺赣眯Q記路,就是要等這天?!?/p>
黃仁發(fā)突然掀翻展臺,抓起桌上的青瓷瓶砸向柳硯之,卻被窗外飛來的紅絲纏住手腕——那些紅絲像有生命般,在他手背上織出“血債”兩個字?!胺砰_我!都是上輩子的事了!”他嘶吼著掙扎,蠶繭組成的光團突然出現(xiàn)在他頭頂,七個蠶農(nóng)的聲音清晰地回蕩在會場:“我們送的是冬衣,不是通匪!”“黃三保你不得好死!”驚得在場游客紛紛駐足。
警察趕到時,黃仁發(fā)已經(jīng)癱在地上發(fā)抖,布片和蠶繭完好無損。柳硯之將七捆絲綿被捐給了革命紀念館,專家鑒定后確認,這是研究敵后民眾支援新四軍的重要實物證據(jù),填補了當?shù)乜箲?zhàn)史的空白。而那些吐紅絲的老蠶,被精心飼養(yǎng)著,人們在它們結出的紅繭里,發(fā)現(xiàn)了七粒桑椹籽——是蠶農(nóng)們最后一次給桑樹施肥時留下的,碳十四測年與民國三十一年完全一致。
小滿的最后一場雨過后,陽光透過蠶室的天窗,照在紅絲織成的網(wǎng)上,絲線在光線下泛著七彩的光,像無數(shù)細碎的寶石。柳硯之把《蠶經(jīng)》和柳婆婆的日記捐給了檔案館,展柜的燈光下,日記的紙頁間偶爾會落下根紅絲,像那些藏在絲里的魂,終于能在陽光下輕輕飄落。
每當小滿時節(jié),柳硯之總會在清晨來到蠶室,聽著老蠶吃桑葉的“沙沙”聲。她知道,那些藏在紅絲里的痛,那些浸在時光里的堅守,終究穿透了八十年的繭殼,在新時代的陽光下,清晰地呈現(xiàn)——像破繭而出的蝶,再黑暗的禁錮也無法阻擋生命的飛翔。而那七枚銅蠶鉤,被陳列在紀念館的展柜里,鉤尖的“蠶”字在燈光下閃閃發(fā)亮,像在訴說:有些真相,哪怕被蠶絲包裹百年,也終將隨著繭破絲飛,成為永不磨滅的歷史見證。
喜歡懸疑解密檔案請大家收藏:()懸疑解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