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俑眼垂淚
白露的晨霧漫過“蠟像館”的雕花鐵柵欄時,溫硯之正用軟布擦拭著那尊明代文官蠟俑。蠟像的臉頰突然滲出顆水珠,順著胡須滾落,滴在檀木底座上,暈開個深色的圓。用指尖蘸起水珠捻開,竟帶著股淡淡的松煙味——這是她接管這座私人蠟像館的第二十七天,文官俑是前館長秦先生最珍視的藏品。那位能讓蠟像“重現(xiàn)當年神態(tài)”的老匠人,在去年秋分那天倒在俑前,手里攥著把修蠟用的刻刀,刀尖挑著塊極小的蠟屑,而館里所有的蠟像,眼眶都凝著層白霜,像哭過的痕跡,其中七尊明代蠟俑的衣擺,都沾著同樣的松煙漬,與文官俑底座的污漬完全吻合。
溫硯之是文物保護專家,祖父留下的《蠟法考》里,夾著張文官俑的線描圖,圖上的玉帶扣旁,用朱砂畫著個小三角,注著行字:“萬歷年間,蠟匠溫明遠制此俑,內(nèi)藏七秘,非溫氏傳人不能啟?!倍叭f歷年間”正是張居正改革的動蕩時期,地方志記載那年有七位正直的官員因彈劾權(quán)貴被誣陷處死,尸體不知所蹤,只有溫明遠(溫硯之的先祖)活了下來,躲進作坊里造了這七尊蠟俑,從此再沒踏出過坊門,臨終前說“俑眼流淚時,就是冤案昭雪日”。
“溫老師,蠟珠的檢測報告出來了。”助手阿蠟抱著文件夾進來,白大褂上沾著蠟油,“水珠含松煙和蜂蠟成分,是明代‘防腐蠟’的典型配方。文官俑的蠟層下,檢測出亞麻布殘片,材質(zhì)與明代官服完全一致。還有,秦先生的工作臺抽屜里,找到七枚銅制印鑒,印文都是‘萬歷通寶’,其中一枚的邊緣,刻著個極小的‘冤’字,筆畫里嵌著蠟屑,與秦先生指甲縫里的殘留完全相同?!?/p>
館里的老座鐘突然“鐺”地敲響,鐘擺的影子落在文官俑上,與蠟像眼眶的白霜重疊處,顯出個暗紅的點,與《蠟法考》里標注的“俑心”位置完全一致。溫硯之想起秦先生臨終前含糊的話:“每尊俑都在記事兒,七尊記滿了,就該哭了?!倍浇睦辖址徽f,秦先生年輕時總在深夜修蠟像,月光透過天窗照在文官俑上,能看見蠟像的眼珠在轉(zhuǎn),嘴唇微動像在說話,等雞叫頭遍就恢復原樣,只在胡須上留下顆蠟珠,太陽出來前絕不融化。
阿蠟在文官俑的底座暗格,發(fā)現(xiàn)了個錫盒,盒鎖是蠟滴形狀,鑰匙孔正好能插進那枚刻著“冤”字的印鑒。盒子打開的瞬間,股陳年的松煙味漫出來,里面裝著七卷殘破的絹紙,每卷都用蠟封著,其中一卷的絹紙上,有處燒焦的痕跡,形狀與《蠟法考》里畫的“罪證”標記完全一致。
二、蠟層藏秘
入夜后,霧更濃了。溫硯之將七卷絹紙按順序鋪在工作臺上,文官俑的蠟珠突然滾落,在絹紙上暈開個“萬”字,與其中一卷的內(nèi)容形成呼應(yīng)。絹紙是七位官員的絕筆,用朱砂寫就,控訴著當時權(quán)貴的貪腐罪行,其中一卷寫道:“吾等身死不足惜,唯恐罪證被焚,托溫氏以蠟封之,待后世清明,俑泣則證出。”
“這不是普通的蠟像,是藏罪證的容器?!睖爻幹伡埳系南灧?,突然明白,“先祖溫明遠將官員的絕筆藏進蠟像,外面封以松煙蠟,既能防腐,又能隱藏字跡。秦先生發(fā)現(xiàn)的蠟屑,是他拆蠟時留下的,他不是意外身亡,是被人滅口的?!彼銮叵壬墓ぷ鞴P記,最后一頁畫著幅蠟像館的平面圖,在第七尊蠟像(武官俑)的位置,標著個紅點,旁邊寫著“火攻則蠟融”,字跡被蠟油覆蓋,隱約能看見“張”字的輪廓——正是當年被彈劾的權(quán)貴姓氏。
這時,館里的蠟像突然“咔嗒”作響,七尊明代蠟俑的頭同時轉(zhuǎn)向武官俑,眼眶的白霜融化成水,順著臉頰流下,在地面匯成七條細流,朝著武官俑的方向流淌。溫硯之按《蠟法考》記載,將七枚“萬歷通寶”印鑒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擺在武官俑周圍,印鑒接觸到地面的蠟水,突然冒出白煙,煙中浮現(xiàn)出七個模糊的人影,穿著明代官服,對著武官俑跪拜,隨后化作蠟油滲入地下,只在原地留下七個淺坑,形狀與印鑒完全一致。
阿蠟在淺坑深處,挖出個陶甕,里面裝著塊燒焦的木牌,上面刻著“罪證在此”四個字,木牌的材質(zhì)與明代“檔案柜”的木料完全相同。而甕底的灰燼里,埋著枚玉佩,刻著“張”字,玉質(zhì)與文官俑腰間的玉帶扣完全相同——這是當年權(quán)貴的私人物品,不知為何會出現(xiàn)在這里。
“張姓權(quán)貴的后人還在?!睖爻幹榈胤街荆樕E變,“現(xiàn)在的博物館館長,就是張氏后人。秦先生準備公布罪證,才被他害死的?!彼肫鹎叵壬P記里的另一句話:“蠟怕火,卻也能引火,七俑齊泣時,以火攻之,罪證自現(xiàn)?!逼咦鹣炏駥?yīng)七位官員,如今六尊已顯影,只剩武官俑,而秦先生指甲縫里的蠟屑,成分與這尊俑完全一致——他是在拆武官俑時被殺害的。
濃霧突然涌進館內(nèi),七尊蠟俑的蠟層開始融化,露出里面的亞麻布,布上用朱砂寫的字漸漸清晰。武官俑的腹部突然裂開,露出里面的鐵盒,盒鎖是蠟制的,鑰匙孔的形狀與“萬歷通寶”印鑒完全吻合。當溫硯之將印鑒插進鎖孔時,鐵盒“啪”地彈開,里面裝著七份完整的罪證,包括賬本、書信,每一份都蓋著官員的印章,與絹紙上的絕筆完全對應(yīng)。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你們果然找到了?!别^外傳來腳步聲,博物館張館長舉著手電筒進來,身后跟著兩個黑衣人,“這些東西不該見天日,溫明遠當年沒毀掉,我今天就替先祖完成。”他手里拿著個火把,臉上帶著猙獰的笑,“秦老頭就是不明白,有些秘密,爛在蠟里才最安全?!?/p>
武官俑突然劇烈震動,蠟層全部融化,露出里面的絹紙,上面的朱砂字在火光下發(fā)亮:“張氏后人若敢毀證,天必誅之?!睆堭^長舉著火把撲過來,卻被地上的蠟水滑倒,火把掉在罪證上,眼看就要點燃——文官俑的蠟像突然傾倒,用身體擋住火焰,蠟身融化著,卻死死護住那些絹紙。
三、俑泣證出
阿蠟趁機按下消防警報,濃霧中響起刺耳的警笛聲。張館長和黑衣人想逃跑,卻被融化的蠟水粘住腳,七尊蠟俑的殘骸在他們周圍堆成圈,像道無形的墻。溫硯之看著文官俑融化的臉,突然發(fā)現(xiàn)蠟層下露出半張人臉的輪廓,與地方志里記載的某位官員畫像完全一致——原來先祖不僅藏了罪證,還用官員的遺容做了蠟像的原型。
警察趕到時,張館長正癱在地上發(fā)抖,罪證完好無損。溫硯之將七份罪證交給文物局,專家鑒定后確認,這是研究萬歷年間官場的重要史料,足以改寫部分歷史。而那七尊蠟俑的殘骸,被小心翼翼地收好,人們在文官俑的殘骸里,發(fā)現(xiàn)了塊極小的蠟片,上面刻著“溫明遠記”四個字,筆畫里嵌著的朱砂,與官員絕筆的顏料完全相同。
白露的霧散去時,陽光透過天窗照進蠟像館,融化的蠟水在地上結(jié)成層薄冰,冰面映出七個模糊的人影,像在對著溫硯之鞠躬。溫硯之把《蠟法考》和秦先生的筆記捐給了檔案館,展柜的燈光下,筆記的紙頁間偶爾會落下細小的蠟屑,像那些藏在蠟里的秘密,終于能在陽光下輕輕飄落。
每當白露時節(jié),溫硯之總會在清晨來到館里,看著重新修復的文官俑。她知道,那些藏在蠟像里的魂,那些浸在時光里的堅守,終究等到了昭雪的日子。而那尊文官俑,在燈光下,眼眶偶爾會凝起層白霜,像在無聲地訴說:有些真相,哪怕被蠟封百年,也終將隨著淚水,流淌進該被銘記的史冊里。
喜歡懸疑解密檔案請大家收藏:()懸疑解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