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潮水漫過青石堤岸時,蘇硯正蹲在祖父留下的測繪工作室里,指尖撫過那只黃銅羅盤的指針。指針卡在“壬”字刻度上,像被無形的手按住,銅盤邊緣的海浪紋凹槽里,積著半寸深的海水,腥咸的氣息里混著松煙墨的味道。
這只羅盤是三天前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漁民在離岸三里的“沉船灣”拖網(wǎng)時,網(wǎng)住了個紫檀木匣子,里面除了羅盤,還有張浸爛的海圖,圖上用朱砂圈著個島嶼,形狀像片展開的貝葉。送羅盤來的老漁民說,打撈當晚,他看見沉船灣的水面上漂著無數(shù)磷火,排成北斗的形狀,其中一顆磷火鉆進了羅盤的指針縫里。
蘇硯是海洋測繪師,祖父蘇定海曾是這一帶最有名的“海眼”——能根據(jù)潮水變化判斷沉船位置。半年前祖父出海后再沒回來,船在沉船灣觸礁,殘骸里只找到半本航海日志,最后一頁寫著:“羅盤認主,潮聲指路,三見貝葉,方得歸處?!?/p>
“蘇老師,海圖的碳十四檢測出來了?!敝中√票е募A闖進來,雨衣上的海水滴在地板上,暈出咸澀的圈,“這張圖是民國二十三年的,和當年‘福順號’商船的失蹤路線吻合。更奇怪的是,圖上的島嶼在現(xiàn)代海圖上根本不存在,水文站的老周說,沉船灣一帶百年前確實有座‘貝葉島’,但1938年的海嘯后就沉入海底了?!?/p>
蘇硯的目光落在羅盤的天池里。本該盛著磁石的凹槽里,嵌著枚巴掌大的貝葉,貝殼內側刻著細密的紋路,像潮水的軌跡。她轉動羅盤,貝葉隨著指針微微顫動,發(fā)出細碎的響聲,像是有水流在貝殼里涌動。當指針轉到“子”位時,貝葉突然亮起幽藍的光,在銅盤上投射出一串符號:“寅時三刻,潮落三尺,見礁如貝。”
工作室的老座鐘突然敲響。指針指向凌晨三點,與祖父日志里記載的“福順號”失蹤時間一致。蘇硯想起祖父常說的話:“沉船灣的潮水比鐘準,它記著所有沉在海底的東西?!彼テ鹆_盤沖進雨里,沉船灣的方向,磷火果然又亮了起來,這次排成的不是北斗,而是“福順號”的船型。
礁石灘上,潮水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退去,裸露出片黑色的礁石群,形狀竟與海圖上的貝葉島完全重合。最中央的礁石上,刻著個模糊的“蘇”字,旁邊有個巴掌大的凹槽,恰好能放下那只羅盤。
將羅盤嵌進凹槽的瞬間,整座礁石群突然震動起來。貝葉形的礁石裂開道縫隙,露出個幽深的洞口,洞壁上掛滿了海草,草葉間纏著半片船板,上面寫著“福順”二字。洞里的空氣帶著濃烈的火藥味,蘇硯用手電筒照去,驚得后退半步——洞底散落著十幾具骸骨,都穿著民國時期的水手服,最前面那具骸骨的胸腔里,插著把生銹的左輪手槍,槍管上刻著個“汪”字。
“是汪偽海軍的標記。”小唐臉色發(fā)白,“史料記載,‘福順號’當年載著一批故宮文物去南方,被汪偽部隊劫持,后來連同船一起被炸沉了。這些骸骨……”
蘇硯的視線停在骸骨旁的木箱上。箱子上的銅鎖已經(jīng)銹蝕,里面裝著十幾卷古籍,最上面的《海錯圖》扉頁上,有祖父的批注:“貝葉島非島,是沉船堆成的礁,潮聲是船骸的哭。”批注旁畫著個簡易的裝置圖,像用羅盤改造的引爆器。
這時,洞口的潮水開始回漲。蘇硯突然發(fā)現(xiàn),骸骨的排列方向與羅盤的刻度一一對應,最前面那具插著槍的骸骨,正對著“壬”位——祖父羅盤指針卡住的位置。她想起海圖上的朱砂圈,突然明白那不是島嶼,是沉船的爆炸范圍。
回到工作室,蘇硯將羅盤拆開。貝葉里藏著張極薄的羊皮紙,上面是祖父的字跡:“1938年,汪偽要炸沉‘福順號’掩蓋劫掠文物的罪證,蘇家長輩是‘福順號’的大副,用羅盤引潮,將船骸聚成貝葉島,把文物藏在潮眼處。羅盤的貝葉是鑰匙,能讓潮水在寅時退至最低。”
羊皮紙的邊緣有灼燒痕跡,像是從某本書上撕下來的。蘇硯翻出祖父的航海日志,缺的那半本正好能與羊皮紙拼合,剩下的內容讓她渾身冰涼:“文物中有件‘定海神針’,是鄭和下西洋時的羅盤核心,能引動潮汐。汪偽殘余一直在找它,父親當年的船不是觸礁,是被他們逼的。”
日志里夾著張老照片:年輕的祖父和一個穿軍裝的男人站在“福順號”甲板上,男人手里拿著的羅盤,與蘇硯現(xiàn)在的這只一模一樣。照片背面寫著:“陳叔,等潮平了,我們帶文物回家?!?/p>
“陳叔是陳景明,”小唐查著資料,“當年‘福順號’的船長,據(jù)說炸船后跳海逃生,后來成了文物保護志愿者,1949年后一直在找這批文物,1987年失蹤了。他的孫子陳潮,現(xiàn)在是沉船灣的水產(chǎn)老板?!?/p>
蘇硯立刻去找陳潮。水產(chǎn)店的倉庫里,堆著十幾個和洞底一樣的木箱,陳潮正用刷子清理箱上的銅鎖,看見蘇硯手里的羅盤,臉色驟變:“這東西怎么在你手上?”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倉庫的地窖里,藏著更驚人的秘密。墻上掛著張完整的“福順號”結構圖,圖上標注著文物的藏匿位置——就在貝葉島礁的潮眼里。陳潮的手里,拿著另一半貝葉,與蘇硯的羅盤貝葉合在一起,正好組成片完整的葉子,葉脈處的紋路連成一串坐標:“北緯37°21′,東經(jīng)121°35′”,正是沉船灣的中心。
“我爺爺當年沒逃出來。”陳潮的聲音發(fā)啞,“他和你祖父的父親一起,把文物轉移到潮眼,用定海神針引潮掩蓋。汪偽的人追上來,我爺爺引爆了船上的炸藥,自己沒來得及撤。你祖父是為了找剩下的文物,才被現(xiàn)在的文物販子盯上的?!?/p>
他指著地窖角落的電臺:“那些人逼我合作,說不交出定海神針,就炸掉整個沉船灣。你祖父的船,就是他們弄沉的?!?/p>
寅時三刻,蘇硯和陳潮帶著兩片貝葉來到貝葉島礁。潮水退至最低,潮眼處露出個青銅井蓋,蓋面上的紋路與貝葉的葉脈完全吻合。將貝葉嵌進去,井蓋緩緩打開,下面是間石屋,整齊地碼著幾十箱文物,最中央的石臺上,放著個拳頭大的銅制羅盤核心,表面刻著鄭和的航海圖,正是“定海神針”。
石屋的墻壁上,掛著件水手服,口袋里裝著半張合影——正是祖父照片上的那一張,只是多了個穿旗袍的女人,手里抱著個嬰兒,眉眼與蘇硯有七分相似。
“是我奶奶?!标惓闭J出照片上的女人,“她是‘福順號’的乘客,被救下后和爺爺結了婚。這石屋的氧氣能維持八十年,是當年特意設計的,就等后人來取文物?!?/p>
就在這時,外面?zhèn)鱽眈R達聲。文物販子的船圍了過來,帶頭的是個戴墨鏡的男人,手里舉著引爆器:“把定海神針扔過來,不然大家一起喂魚!”
蘇硯突然想起羅盤的用法。她抓起定海神針,對著潮水的方向轉動,石屋的排水口突然噴出巨浪,將販子的船掀翻在礁石上。定海神針發(fā)出嗡鳴,沉船灣的潮水開始異常涌動,形成巨大的漩渦,將船骸和文物販子一起卷了進去——這是蘇家長輩留下的最后一道防線,用定海神針引動的“歸墟潮”。
當?shù)谝豢|陽光照在貝葉島礁上時,潮水已經(jīng)退去,石屋的井蓋自動合上,仿佛從未打開過。蘇硯和陳潮將搶救出的文物交給文物局,清單上的最后一項,是那只黃銅羅盤,備注里寫著:“內藏貝葉一片,能聽潮聲辨歸途?!?/p>
半年后,沉船灣建起了水下博物館。蘇硯在整理祖父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航海日志的最后一頁,用潮水的痕跡寫著行字:“潮來汐去,船歸港,人歸家。”她站在博物館的玻璃幕墻前,看著潛水員從沉船里取出另一半羅盤,兩只羅盤的指針在水中慢慢對齊,指向同一個方向——家的方向。
谷雨的潮水又漲了,漫過青石堤岸時,帶著輕微的嗡鳴,像無數(shù)船只歸港的汽笛。蘇硯將耳朵貼在羅盤上,聽見貝葉里傳來細碎的聲響,那是祖父的聲音,混在潮聲里,一遍遍說:“硯硯,我們找到回家的路了?!?/p>
喜歡懸疑解密檔案請大家收藏:()懸疑解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