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蟬鳴裹著暑氣鉆進“碎瓷齋”的雕花窗時,林硯之正對著那片青花瓷片出神。瓷片邊緣的冰裂紋路里,嵌著層極細的金繕,在陽光下泛著冷光,用放大鏡看,金繕的紋路組成個模糊的“龍”字,其中一撇的末端,有個針尖大的氣泡,里面裹著點暗紅的色料,像凝固的血。這是她接管這間古瓷修復鋪的第三十三天,瓷片是前掌柜老顧的遺物——那位能將碎瓷“拼回前世”的修復師,在去年芒種那天倒在修復臺旁,手里攥著這片明代永樂青花的殘片,嘴角沾著金繕用的生漆,而鋪子里所有的金繕工具,都以同樣的角度對著后墻的暗柜,像在朝拜某個沉睡的秘密。
林硯之是古陶瓷鑒定師,父親留下的《瓷譜》里,夾著張完整的永樂青花龍紋盤拓片,拓片的盤心處,用蠅頭小楷注著行字:“永樂十三年,御窯燒龍盤,共九枚,一枚藏秘,非顧家傳人不能見?!倍坝罉肥辍闭青嵑偷谒拇蜗挛餮髿w來的年份,史書記載那年御窯為皇室特制了一批龍紋盤,其中一枚在出窯時突然炸裂,碎片被匠人偷偷帶出宮,從此杳無音訊,只在民間留下“龍盤碎,秘藏瓷”的傳說。
“林老師,瓷片的成分分析出來了?!敝职⒋杀е鴪蟾鎲芜M來,白大褂上沾著金粉,“瓷胎的高嶺土含鋁量異常高,與景德鎮(zhèn)珠山御窯遺址出土的永樂瓷片完全一致。金繕里的金粉摻了朱砂,這是明代‘鎮(zhèn)靈繕’的手法,通常用于修復有‘靈性’的古瓷。還有,老顧的修復筆記最后一頁,夾著半張宣紙,上面用生漆畫著個龍盤的簡筆畫,盤底的款識被刻意涂掉,旁邊寫著‘九片合一,龍?zhí)ь^’。”
鋪子里的老座鐘突然“鐺”地敲響,鐘擺的影子在墻上投出個歪斜的“9”,與《瓷譜》里龍盤拓片的盤沿弧度完全吻合。林硯之想起老顧臨終前含糊的話:“金繕會騙人,但冰裂紋不會,每道縫里都藏著燒瓷人的氣。”而附近的老街坊都說,老顧年輕時總在深夜修復瓷器,月光透過窗欞照在修復臺上,能看見碎瓷片自己往一起湊,金繕的金線像活蛇般游走,等雞叫頭遍就停下,只在瓷片邊緣留下層薄霜,像誰用指尖呵出的氣。
阿瓷在暗柜的第三層,發(fā)現(xiàn)了個紫檀木匣,匣鎖是龍紋形狀,鑰匙孔正好能插進那片青花瓷片——原來瓷片的背面,被人巧妙地打磨成了鑰匙的形狀。木匣打開的瞬間,股陳年的松煙味漫出來,里面整齊碼著八片青花瓷片,每片的冰裂紋里都嵌著金繕,拼起來正好是大半個龍盤,唯獨缺了林硯之手里的那片。其中一片的金繕里,裹著根極細的絲線,化驗后證實是蠶絲,上面沾著的色料,與明代御窯畫師常用的“寶石紅”完全一致。
“永樂十三年,鄭和帶回了批西域?qū)毷?,”阿瓷翻著《明史》,“御窯用這些寶石做色料,燒出的龍盤據(jù)說能映出航行路線。老顧的祖父,也就是碎瓷齋的上一任掌柜,民國時曾在景德鎮(zhèn)收過一批古瓷,其中就有這片龍盤的殘片,后來他突然帶著瓷片去了南洋,再也沒回來。有人說他是去找剩下的碎片,也有人說他把龍盤里的秘密刻在了瓷片上,自己變成了瓷的一部分?!?/p>
林硯之突然注意到,九片瓷片的冰裂紋路,在燈光下能拼出幅完整的海圖,標注著從劉家港到紅海的航線,其中七處暗礁的位置,用“寶石紅”做了標記——正是鄭和下西洋時最危險的七處海域。而老顧的修復筆記里,夾著張泛黃的船票,1947年從新加坡到廈門,乘客姓名處寫著“顧”,票根的邊緣有個牙印,形狀與老顧養(yǎng)的那只三花貓“瓷兒”的齒痕一致。那只貓在老顧死后就躲進了暗柜,有人說它被生漆熏死了,林硯之卻總在深夜聽見修復臺旁有貓爪撓動的聲,像在提醒她看某個角落。
當晚,月上中天時,九片瓷片突然自己顫動起來,金繕的金線在月光下連成串,像條游動的龍。林硯之按《瓷譜》里的法子,將瓷片按海圖的順序拼在修復臺上,盤心的位置突然凹陷,露出個小孔,里面藏著卷極薄的絹布,是老顧祖父的筆跡:
“龍盤非碎于窯火,乃永樂帝怕航海圖落入外人手,故意命人砸毀。我尋得九片,每片藏一段航線,金繕為記。瓷有靈,遇海水則顯全貌,遇貓血則現(xiàn)秘文——瓷兒是御窯老匠人家貓的后代,能識瓷中秘?!?/p>
絹布的末尾,畫著只三花貓,正用爪子扒著片青花瓷。林硯之突然想起,“瓷兒”的左耳缺了塊,像被什么東西咬過,而那片裹著蠶絲的瓷片上,正好有個對應(yīng)的缺口形狀。她沖去暗柜,果然在貓窩里找到半枚貓爪印,印泥是“寶石紅”色料——是“瓷兒”用帶色料的爪子踩的,指向修復臺的第三塊木板。
撬開木板,里面躺著個陶甕,“瓷兒”正蜷縮在里面,看見林硯之就叼起甕里的個小瓷瓶。瓶里裝著半瓶海水,還有張羊皮紙,上面用朱砂寫著:“龍盤藏的不是航海圖,是鄭和發(fā)現(xiàn)的金礦位置,永樂帝怕消息泄露,才毀了瓷盤。祖父在南洋找到金礦,卻被人追殺,只能把坐標刻在瓷片的金繕里?!毖蚱ぜ埖倪吘?,有老顧的血指印,與他臨終時手上的傷口完全吻合。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瓷兒”突然跳上修復臺,用爪子拍打那片裹著蠶絲的瓷片。林硯之將海水灑在瓷片上,金繕的“龍”字突然發(fā)亮,顯出行極小的字:“金門島東南暗礁下,有石匣?!倍项櫟拇贝娓趁?,用生漆寫著串數(shù)字:“7-15-3”,正是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祖父失蹤的日子,也是老顧每年必去海邊的日子。
三天后,林硯之帶著瓷片和“瓷兒”趕往金門島。按海圖的指引,在東南暗礁的石縫里找到個青銅匣,匣鎖是貓爪形狀,“瓷兒”湊過去用爪子一按,鎖就彈開了。里面裝著本航海日志,詳細記錄了鄭和發(fā)現(xiàn)金礦的經(jīng)過,還有老顧祖父在南洋的遭遇——他確實找到了金礦,卻被當?shù)剀婇y盯上,只能將坐標藏進瓷片,自己帶著空匣回國,故意讓人以為秘密已被取走。
日志的最后一頁,是老顧的筆跡:“我找到祖父時,他只剩一口氣,說龍盤的秘密不該屬于帝王,該屬于所有航海人。瓷片的金繕里摻了我的血,與貓血相融,才能顯出海圖——硯之,你是我遠房侄女,身上有顧家的血?!?/p>
警方根據(jù)日志找到的金礦,證實了鄭和下西洋的額外使命。林硯之將修復好的龍盤捐給了博物館,展柜的燈光下,金繕的金線在瓷片間流轉(zhuǎn),像條永遠游動的龍。而“瓷兒”總趴在展柜上,對著龍盤喵喵叫,有館員說,深夜能看見瓷盤的倒影里,站著個穿長衫的老人,正和一只三花貓說話,說的是明代御窯的方言,誰也聽不懂,只覺得瓷片的冰裂紋里,好像有水聲在響,像那片被龍盤記住的海,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大暑的蟬鳴再次裹著暑氣鉆進窗時,林硯之偶爾會在修復臺的縫隙里,發(fā)現(xiàn)點“寶石紅”色料,像“瓷兒”的爪印,又像誰用指尖抹上去的。她知道,是老顧和他祖父的魂,借著瓷的靈,在守護那些碎過又拼起來的秘密。而鋪子里的金繕工具,依然朝著暗柜的方向,像在等待下一次月圓,看龍盤里的海,再漲一次潮。
喜歡懸疑解密檔案請大家收藏:()懸疑解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