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懸案密碼1 > 銅鏡里的胭脂暈(第1頁)

            銅鏡里的胭脂暈(第1頁)

            立夏的蟬鳴剛爬滿“寶鏡齋”的雕花窗,林硯之就被柜臺下的異動驚醒。那面西漢的“長信宮燈鏡”正微微發(fā)燙,鏡面蒙著層胭脂色的霧,用鹿皮擦去,竟映出個陌生女子的臉——梳著雙環(huán)髻,鬢邊簪著支銀步搖,正對鏡描眉,胭脂在鏡中暈開的形狀,像朵將謝的海棠。這是她接管這間古董鏡鋪的第十天,銅鏡是前掌柜魏先生的遺物,據(jù)說他臨終前把自己反鎖在庫房,等伙計撞開門,只看見銅鏡立在案上,鏡面的胭脂暈紅得像血,魏先生倒在鏡前,手指在地上劃出個歪斜的“蘇”字。

            林硯之是古銅鏡研究員,父親留下的《鑒鏡錄》里,夾著張拓片,正是這面長信宮燈鏡的背面紋樣,只是拓片的蟠螭紋間隙,藏著行極小的隸書:“建元三年,鏡鎖蘇魂,脂盡則現(xiàn)”。而“建元三年”正是漢武帝時期,史書記載那年膠東王王后蘇氏“暴斃”,陪葬品里就有一面形制相同的銅鏡,卻在入葬前神秘失蹤。

            “林老師,銅鏡的成分分析出來了。”助手阿鏡抱著報告單進來,白手套上沾著銅銹,“鏡面鍍了層特殊的錫汞齊,能儲存影像殘跡。胭脂暈的成分是硫化汞和動物油脂,與西漢‘蘇家胭脂鋪’的秘方完全一致。還有,庫房地磚的縫隙里,找到半塊玉佩,玉質與鏡鈕的和田玉同源,上面刻著個‘蘇’字。”

            鋪子里的老座鐘突然停擺,指針卡在亥時三刻。林硯之想起魏先生的賬本,最后一頁記著串奇怪的數(shù)字:“7-3-9”,旁邊畫著個女子的簡筆畫,手里舉著支胭脂筆,筆尖對著銅鏡。而《鑒鏡錄》里寫著:“古鏡有靈,遇同姓者則鳴,遇同魂者則顯?!彼哪赣H就姓蘇,十年前在一場車禍中失蹤,至今沒找到遺體。

            銅鏡突然又燙起來,鏡中女子的發(fā)髻松了,步搖上的珍珠在鏡里滾出個軌跡,落在鏡面右下角——那里有個針尖大的凹痕,形狀與阿鏡找到的玉佩完全吻合。將玉佩嵌進去,銅鏡發(fā)出“咔嗒”輕響,背面的蟠螭紋突然轉動,露出個暗格,里面躺著卷絲絹,上面用胭脂寫著行字:“建元三年,我非暴斃,乃被誣巫蠱,藏身鏡中,盼后人雪冤”,筆跡娟秀,末尾畫著朵海棠。

            “建元三年的膠東王后蘇氏,確實因巫蠱案被賜死?!卑㈢R翻著《漢書》,“但野史說她是被膠東王的寵妃陷害,死前把能證明清白的證據(jù)藏在了銅鏡里。魏先生的祖上,就是當年負責押送陪葬品的小吏,據(jù)說偷偷換走了這面鏡。”

            林硯之突然注意到,鏡中女子的袖口露出半塊繡帕,帕角的海棠紋樣,與母親的遺物手帕分毫不差。她摘下銅鏡,發(fā)現(xiàn)鏡緣內側刻著細密的刻度,像某種星圖。按“7-3-9”的數(shù)字轉動暗格,鏡面突然射出束紅光,在墻上投出幅地圖,標注著城郊“蘇家舊宅”的位置,圖上的海棠花標記,正好是母親車禍的地點。

            當晚,亥時三刻的梆子聲剛過,銅鏡里的女子突然開口,聲音細若游絲:“胭脂鋪后院,海棠樹下……”話沒說完,鏡面就泛起白霜。林硯之帶著銅鏡趕往蘇家舊宅,后院那棵百年海棠樹的根部,果然有處松動的泥土,挖開后露出個陶甕,里面裝著個漆盒,盒里是支銀制胭脂筆,筆桿刻著“蘇”字,筆頭的胭脂還沒干透。

            漆盒的夾層里,藏著封泛黃的信,是母親的筆跡:“硯之,我是蘇家后人,這面銅鏡里鎖著先祖的冤魂,她告訴我當年的巫蠱案是場陰謀,證據(jù)藏在鏡背的暗格。魏掌柜發(fā)現(xiàn)了真相,被人滅口……”信到這里戛然而止,紙頁邊緣有撕痕,像是被人強行奪走。

            銅鏡突然在林硯之懷里發(fā)燙,鏡面映出的不再是古代女子,而是母親的臉——她正對著鏡哭泣,身后站著個穿黑風衣的男人,手里舉著塊玉佩,正是阿鏡找到的那半塊。林硯之突然明白,母親的失蹤與銅鏡有關,而那半塊玉佩,極可能是兇手留下的。

            “魏先生的書房有暗門!”阿鏡突然指著書架后的墻,“我剛才整理他的書稿,發(fā)現(xiàn)《膠東王世家》里夾著張紙條,畫著開門的機關?!卑甸T后是間密室,墻上掛著幅蘇氏畫像,與鏡中女子一模一樣。畫像下的鐵盒里,放著另一半玉佩,拼起來正好是完整的“蘇”字,還有份泛黃的證詞,是西漢小吏的手記,詳細記錄了蘇氏被陷害的經(jīng)過。

            鐵盒底部刻著行字:“兇手姓魏,藏于鏡鋪”。林硯之猛地看向阿鏡——他的工作證上寫著“魏明”,而魏先生的全家福里,那個年幼的男孩,眉眼與阿鏡絲毫不差。

            “我祖父是魏先生的堂弟,”阿鏡突然冷笑,“他當年想獨吞銅鏡里的秘密——據(jù)說蘇氏藏了批寶藏,只有鏡中魂能指引位置。魏先生不肯,就被他殺了,你母親也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真相……”

            銅鏡突然爆發(fā)出刺眼的紅光,鏡中同時映出三個影像:西漢蘇氏、林硯之的母親、還有阿鏡的祖父。影像里,阿鏡的祖父正舉著兇器刺向母親,母親掙扎著將半塊玉佩塞進銅鏡暗格。紅光散去時,鏡面的胭脂暈突然化作血水,在地上匯成“地窖”兩個字。

            地窖里,警方找到了母親的遺體,還有阿鏡祖父的日記,詳細記錄了他為奪寶藏,先后殺害魏先生和林母的經(jīng)過。而銅鏡背面的暗格里,根本沒有寶藏,只有蘇氏的遺書,寫著“清白比金貴”。

            林硯之將銅鏡捐給博物館那天,鏡面的胭脂暈終于褪去,露出清晰的蟠螭紋。傍晚整理母親遺物時,她發(fā)現(xiàn)那方手帕的夾層里,藏著片海棠花瓣,浸在花瓣里的胭脂,與銅鏡里的暈色完全相同。

            立夏的蟬鳴再次響起時,林硯之偶爾還會在深夜看見銅鏡發(fā)亮,只是鏡中不再有陌生女子,只有母親對著她微笑,鬢邊的海棠花,開得正好。

            喜歡懸疑解密檔案請大家收藏:()懸疑解密檔案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