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壽誤我!”“高慧真誤我!”“誤國誤民??!”“此國賊也!”“不殺高延壽、高慧真不足以平民憤!”高建武說的十分的憤慨?!案哐訅邸⒏呋壅娲_實該殺!”“臣早就看出高延壽、高慧真平庸無能,不適合做大軍的主帥了!”“是啊,高延壽此人夸夸其談好大喜功好高騖遠(yuǎn),讓他領(lǐng)軍實為不妥??!”“當(dāng)初遼東失陷的那么快,高延壽難辭其咎??!”聽到眾臣的議論聲,高建武氣的差點沒一口血吐出來,你們現(xiàn)在說這些什么用,早你們怎么不說?當(dāng)初讓高延壽領(lǐng)軍的時候,你們一個個的可沒有反對,不但沒反對還十分贊成呢!“存亡危機,社稷危亡,孤愧對列祖列宗啊,值此危急之時,眾卿可有什么話要說?”高建武問道。“大軍兵敗,人心惶惶,若是唐軍繼續(xù)東進(jìn),怕是城池都堅守不住??!”次大兄皺眉沉吟道。太大兄沉吟道:“那也是沒辦法了,大軍新敗士氣低迷,必須撤回來重整旗鼓,重振士氣,那些城池也只能聽之任之了,只要擊敗了唐軍,要收復(fù)失地輕而易舉!”“太大兄說的對,放唐軍繼續(xù)東進(jìn),固守王都,在王都下再與唐軍誓死一戰(zhàn),只要擊敗了唐軍,國土皆可收復(fù)!”“臣也贊同此議,放唐軍東進(jìn),在王都下和唐軍一戰(zhàn),王上也可親自督戰(zhàn),不會有失!”高建武聽了也不由點頭,集舉國之力也只能最后一戰(zhàn)了,所以將這最后一戰(zhàn)放在王都倒也沒什么不妥。畢竟,再戰(zhàn)若敗,別說王都了,整個高句麗怕都守不住了。而且,將此戰(zhàn)放在王都,一來可以提振士氣,二來他也可以親自督戰(zhàn)。高建武點頭道:“眾卿所言甚是,那就暫時放棄各城池,詔令各地兵馬勤王,在王都與唐軍決一死戰(zhàn)!”“王上圣明!”一眾大臣沉聲道。高建武沉吟道:“眾卿誰可領(lǐng)兵為帥?”大殿里頓時陷入了安靜之中,這一戰(zhàn)關(guān)乎社稷氣運,也是高句麗最后的機會,自然該慎之又慎。數(shù)遍朝中,還有誰有此威望,有此能力為帥?眾人腦中頓時出現(xiàn)了一個人選,那就是淵蓋蘇文。只是無人說出口。因為當(dāng)初大家都異口同聲的反對淵蓋蘇文為帥,認(rèn)為淵蓋蘇文和大唐不清不楚,不能冒險。如今又怎么好反口呢?這不是公然打自己的臉嗎?高建武也想的是淵蓋蘇文,只是他也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臉,想讓大臣們舉薦??墒?,這一幫大臣們卻偏偏不開口,這讓高建武很是無奈。高建武沉吟道:“你們覺得,該不該讓淵蓋蘇文領(lǐng)兵?”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還有更好的選擇嗎?大兄沉聲道:“王上,淵蓋蘇文確實有大將之才,要論領(lǐng)兵的才能,整個高句麗無人能及,所以說這領(lǐng)兵的人選,淵蓋蘇文是最好的選擇,只是,淵蓋蘇文和榮國公的關(guān)系,讓人遲疑?!备呓ㄎ涑谅暤溃骸斑@些日子,孤也想明白了,或許當(dāng)初淵蓋蘇文和大唐榮國公確實相熟,只是這朋友之義能大過君臣忠義嗎?能大過家國之情嗎?”“孤和眾卿都中了蘇程的離間計了!蘇程和淵蓋蘇文相熟,所以了解淵蓋蘇文的才能,知道淵蓋蘇文是大敵,正因為忌憚所以才費盡心機的想要除掉心腹大患!”“可嘆啊,孤中了離間計,自斷臂膀!”太大兄沉聲道:“蘇程此人雖然年紀(jì)輕輕,卻陰險狡詐,詭計百出,讓人防不勝防??!”高建武沉聲道:“所幸孤并沒有完全中了蘇程的詭計,并沒有盛怒之下處置了淵蓋蘇文,如今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薄巴跎鲜ッ?!”眾人齊聲道。高建武沉吟道:“雖然大軍再敗,但是王都卻不能亂,朝廷更不能亂,眾卿不可疏忽??!”“調(diào)集各地兵馬勤王,還有軍械、糧草都不能馬虎,還有,大軍退回王都還有勞軍,此戰(zhàn)失利,皆因高延壽、高慧真指揮不利,臨陣脫逃,將士們并無大過,許好好犒賞,重振士氣!”眾卿俯首聽命,太大兄沉吟道:“王上,東邊的兵馬也要調(diào)動嗎?新羅的兵馬犯邊,若是東邊的兵馬也調(diào)來王都勤王,就怕兩面受敵??!”高建武聽了心頭火起,新羅竟然敢興兵進(jìn)犯,真是豈有此理!若不是大唐突然興兵東征,他早就覆滅了新羅,哪還由得新羅如此囂張?不過,此時確實沒法抽身教訓(xùn)新羅,高建武沉吟道:“那就留下五成兵馬應(yīng)付新羅,命他們務(wù)必堅守住,若是連新羅人都抵擋不住,孤決不輕饒!”一眾大臣們紛紛散去,面色沉重,到了此時此刻,誰都明白高句麗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當(dāng)初前隋百萬大軍東征,形勢也沒有如此危急。面對唐軍的步步緊逼,真的還能擊退唐軍嗎?就連一眾大臣們都心中沒底。誰也沒想到唐軍只發(fā)兵十幾萬竟然就將他們高句麗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其實他們心里還有一個念頭,一個不敢想下去的念頭,這次大唐皇帝東征只動用了十幾萬兵馬。但是大唐只有十幾萬兵馬嗎?這怎么可能!就連他們高句麗都能發(fā)動幾十萬大軍,大唐又怎么可能只有十幾萬兵馬呢?就算這次僥幸擊退了唐軍,若是大唐皇帝再次興兵幾十萬甚至百萬東征的話,那又如何抵擋?如今他們也算是明白了,唐軍和前隋的兵馬戰(zhàn)力不可同日而語啊。隨著大臣們散去,大軍戰(zhàn)敗的消息迅速在王都中流傳開來。無論是聽到的官員還是百姓全都懵了,整整二十五萬大軍啊,竟然兵敗了?連這二十五萬大軍都兵敗了,那還有誰能抵擋唐軍?明明是暑氣難耐的三伏天,聽到這大軍兵敗的消息,所有人無不寒意頓生。雖然經(jīng)歷了不知道多少兵敗失城的軍報,但是這次卻最令人膽寒。到了此刻,大家才真切的感受到高句麗已經(jīng)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