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印“往昔之噬”、離開環(huán)流古墟后,衍尊回到了安全成長區(qū),開始了比以往更長時間的沉眠與修復。此次時間之戰(zhàn),對它的消耗遠超以往。那強行定義“現在”、剝離時序之結的行為,幾乎觸及了它當前境界的極限。萬法平衡模型上的裂紋需要漫長的時間以道韻溫養(yǎng)彌合,而那被封印的“虛無”光點,也需在絕對的靜默中徹底穩(wěn)固。
星橋聯(lián)盟最高評議團對衍尊此次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送來了大量珍貴的、有助于修復法則本源的資源。林焰和青漪也時常投來關注的意念,確認它在穩(wěn)步恢復后,便不再打擾,任其沉浸于自身的調息之中。
歲月在沉眠中無聲流淌。安全成長區(qū)在衍尊無意識散發(fā)的、愈發(fā)深邃的平衡道韻影響下,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穩(wěn)態(tài)繁榮”。星辰生滅有序,能量循環(huán)自成體系,甚至連一些偶然闖入的維度生物,都會不自覺地收斂爪牙,被這片區(qū)域的和諧氛圍所安撫。
然而,絕對的平靜,似乎從不屬于衍尊的命運。
這一次的異動,并非來自某個具體的宇宙,也非聯(lián)盟的緊急通訊,而是一種極其微妙、如同背景噪音般彌漫在特定維度區(qū)間的法則低語。
這低語并非語言,更像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特定頻率的法則波動,如同宇宙弦琴被無形的手指輕輕撥動,發(fā)出常人無法感知,卻能被衍尊這等存在清晰捕捉的“聲響”。它并非求救,也非攻擊,更像是一種……無意識的“哼唱”,或者說,某種宏大存在的“呼吸”在法則層面的體現。
低語的源頭,指向一片被聯(lián)盟標記為“默然星璇”的廣袤區(qū)域。那里沒有活躍的文明,沒有劇烈的能量源,只有無數緩慢旋轉的、仿佛陷入永恒沉睡的星系,以及彌漫其間、連光線都顯得慵懶的稀薄星云。在常規(guī)觀測中,那里是片毫無價值的死寂之地。
但正是這片“死寂”之中,卻持續(xù)散發(fā)著那奇異的法則低語。
衍尊從深沉的修復中緩緩蘇醒。它的化身再次凝聚,白金色的光芒比以往更加內斂深沉,仿佛所有的璀璨都已沉淀為底蘊。眼眸開合間,萬法平衡模型的虛影一閃而逝,其上的裂紋已愈合大半,模型本身的結構似乎也更加復雜精妙,那點“虛無”光點穩(wěn)固如星辰內核。
它仔細感知著那彌漫的法則低語。這低語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創(chuàng)造與抹除并存的意味。仿佛有一個無形的意識,正在以現實為畫布,隨手涂抹著一些微不足道的“修飾”,時而添上一筆不存在的光暈,時而輕輕擦去某顆衰老恒星的最后一絲痕跡。
這種行為并非惡意,甚至帶著一種漫不經心的、超然物外的隨意。但正是這種隨意,讓衍尊感到一絲警惕。能夠如此輕易地、在法則層面“修飾”現實的存在,其本質該是何等層次?而這種無意識的“涂鴉”,長期累積,是否會對現實的穩(wěn)定性造成未知的影響?
它想起時之遺民關于環(huán)流古墟深處那“古老波動”的警告。這“默然星璇”的低語,與那波動是否有某種聯(lián)系?同樣是古老、浩瀚、難以理解,同樣在無意識中影響著現實的結構。
衍尊決定前往探查。并非因為接到了任務,而是出于一種對未知的探究,以及對其平衡之道可能面臨的新挑戰(zhàn)的預感。它需要了解這些隱藏在現實帷幕之后的、更加宏大的存在與力量,唯有如此,它的平衡才能真正具有應對一切變數的韌性。
向林焰與青漪簡單通報后(兩位引導者對此似乎并不意外,只是再次告誡謹慎),衍尊的化身一步邁出,穿越維度,向著那片散發(fā)著奇異低語的“默然星璇”進發(fā)。
越是靠近星璇,那種法則層面的“低語”就越發(fā)清晰。它并非聲音,卻能讓衍尊“聽”到空間結構細微的調整,能量流線不易察覺的偏轉,甚至是一些基本物理常數在極其微小尺度上的、違反常理的“個性化”波動。仿佛這片星域的所有法則,都帶上了一絲某個無形存在的“個人風格”。
進入星璇內部,眼前的景象更是印證了它的感知。這里的星辰運轉軌跡帶著一種異樣的“優(yōu)美”與“不自然”,星云的色彩分布違背了常規(guī)的能量散射規(guī)律,呈現出如同精心調配過的畫卷般的和諧。一些本應隨機分布的小行星帶,卻排列成了某種充滿玄奧意味的幾何圖案。
一切都很“完美”,但這種完美,卻帶著一種被“設計”過的痕跡,失去了自然演化的那份野性與隨機。
衍尊小心翼翼地隱匿著自身氣息,將感知放大到極致,試圖追蹤那法則低語最核心的源頭。它穿過一片片被“修飾”過的星域,避開了幾處空間結構被隨意“折疊”又“展開”形成的脆弱區(qū)域,最終,抵達了星璇的最深處。
這里,空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