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皇帝曉喻天下,擴大開海禁之范圍,命靈山衛(wèi)、蘇州和廣州建設(shè)海港,以供商船??俊?/p>
圣旨一下,浙江頗為不服,浙江布政使司當即上書,要在杭州府增開海港。
他在奏折中列舉杭州府必須要開海港的十大原因。
其中一項便是,受去歲風災(zāi)影響,浙江境內(nèi)流民眾多,而土地希少,難以安民,修建海港可以將流民固定住,以免流竄各地作亂。
朝中為這事吵得不可開交。
大部分朝臣都認為,浙江上有蘇州港,下有泉州港,實在沒必要再開海港。
連于謙都質(zhì)問道:“陛下,如今大明真的有這么多商船靠岸嗎?”
曹鼐也道:“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臣等理解陛下急于賺取商稅,但此事急不得,否則,最后關(guān)稅和商稅沒收到,反而勞民傷財?!?/p>
皇帝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但心里總覺得這不是最優(yōu)解,于是晚上就在汪皇后的陪同下給潘筠寫信。
不多會兒,他們的黃符本上就開始顯出字來,夫妻倆立即湊上去看。
潘筠:“你問問孫原貞,災(zāi)前,百姓都能安居于土地,為何災(zāi)后卻不能回歸土地?他們的地哪兒去了?再問問他,浙江官田賦重,你們不想著減輕官田賦稅,卻想把賦稅平攤到民田輕額者,腦子是怎么想的,你家原來一年只需繳一石糧,現(xiàn)在當官的告訴你,因為官田賦重,所以你們要為官田佃農(nóng)分擔一部分,從今年開始你家要繳二石糧,浙江年年民田農(nóng)民和佃農(nóng)與官田佃農(nóng)因為搶水互毆,他們都不長腦子想想恩怨從何而來嗎?做決定都是用腳趾頭點的?”
皇帝看見嫩臉一紅,因為這個命令是他前不久下旨命孫原貞督辦的。
汪皇后一看他臉紅就知道了,忍不住問:“這是誰給陛下的提議?”
“是浙江右布政使楊瓚,”皇帝小聲道:“此法……還行吧,均衡賦稅,總不能真的減免官田賦稅,國庫本就沒錢。”
所以只能平攤均衡,讓官田佃農(nóng)不至于太難過。
朱祁鈺也不笨,潘筠這樣說,必不是在說楊瓚和孫原貞,而是在點他呢。
雖然羞愧,但朱祁鈺不打算改,他小聲和汪皇后解釋道:“這是當下最好的辦法了,若有一日國庫充盈,再整體減少賦稅,減輕百姓壓力,不然,此時就減,國庫又從何處要錢呢?”
當家之后,汪皇后也知道財米油鹽貴了。
自她有心幫助皇帝多創(chuàng)收,又有雄心做出一番事業(yè)之后,她就一直在精打細算,內(nèi)庫中的錢不能全用了,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動用自己的嫁妝。
但她只是普通的官家千金,父兄都還算清廉,并沒有給她準備很多嫁妝,所以她理解皇帝。
她伸手按了按皇帝的肩膀,柔聲道:“那我們就將此事記下,以后有錢了就減去一些賦稅?!?/p>
皇帝連連點頭。
汪皇后嘟囔道:“國師只讓您去質(zhì)問孫原貞,怎么沒說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