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賺他的錢,他也可以反過來賺倭寇的錢,一來二去,泉州衛(wèi)也被他拉下水。
而新來的泉州衛(wèi)副指揮使蔣方正,之前在大同府任職,跟北邊關(guān)系密切。
當(dāng)時小皇帝剛登基,三楊在朝中小心翼翼,太皇太后也盡量維持著先帝在時的統(tǒng)治條例,不敢大刀闊斧的處理事情。
魯王發(fā)現(xiàn)北邊的錢更好賺,所以和蔣方正一起合作往北邊賣過東西。
“可這兩年北邊越來越不安定,且陛下大了,開始親政,魯王便謹(jǐn)慎了許多,”孫昕道:“蔣方正由副指揮使升任指揮使,也不想與北邊再多牽扯,他們就慢慢減少了與北邊的來往。”
潘筠:“這是他們想斷就能斷掉的?”
孫昕苦笑:“不錯,這不是想斷就可以斷掉的,王振頭一個就不答應(yīng),所以,魯王才更想在海貿(mào)上有所作為,讓王振不再逼迫?!?/p>
都是錢,賺誰的不一樣?
王振只要拿到錢和珍寶就行。
但對魯王來說不一樣。
勾結(jié)倭寇,對他來說,倭國是隔著一片大海的藩屬國;
但勾結(jié)瓦剌等其他北胡,對他來說,卻是通敵賣國。
皇帝和文武百官不會覺得倭國有能力越過大海來攻打大明,統(tǒng)治大明;
但他們一定會懷疑北胡可以南下占領(lǐng)中原。
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還有元朝的存在都是前車之鑒。
勾結(jié)倭寇事發(fā),魯王最多被罵一通,罰些俸祿,但勾結(jié)北胡事發(fā),他,以及他的這一脈的子孫后代都可能歸零。
“海禁若開,不僅魯王答應(yīng)給王振的錢財拿不出來,自家的生計也會受影響,加之其他家也不想民間的資本進入海貿(mào),所以一拍即合,在海上劫殺白銀船?!?/p>
孫昕抬頭看向潘筠,輕笑一聲道:“你以為他們是想劫殺使團?不,這樣誅滅三族的事他們才不會做呢,他們想劫殺的是你的白銀船?!?/p>
“只要白銀運不回來,讓朝廷看到大海還是那么危險,讓他們認(rèn)識到,只有繼續(xù)封禁海域,不許倭寇上岸,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不然,大明的人和船一旦下水,將有去無回。”
“誰也沒想到,本應(yīng)原路返回天津衛(wèi)的使團船會走回泉州衛(wèi)的航線,那些武夫腦子有包,連使團船和白銀船都分不出,看見他們掛著大明的旗幟就往上沖,這才造成劫殺使團船案?!?/p>
如果是劫殺白銀船,不管船上的白銀是給誰的,白銀沒運回來前,潘筠的船就只是民船,船上的人都是沒有官方身份,私自出海的百姓,他們可以把他們打成???,還可以說船上根本就沒有白銀,這是潘筠畏罪,自導(dǎo)自演的一出戲。
什么銀山、白銀,全是潘筠嘩眾取寵的說辭。
假的事情,一百個人說上一百遍,假的也能成為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