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筠煩透了在土地和原有賦稅上來回拉鋸,餅就那么大,還有一塊被隱藏起來了。
于謙這伙人想把隱藏的那部分揪出來,顯現(xiàn)于天下,除此外,就是靠整頓吏治,節(jié)省開支來增加國庫收入。
這無異于從人嘴里搶食,每次只要一有苗頭,前朝后宮就開始發(fā)生各種事故,連帶著潘筠都要被帶出來罵一頓。
她的觀點一直沒變,于謙他們要做的事可以繼續(xù)做,但,她可以把餅做大一點,這樣,矛盾被分散,反對也能不那么激烈。
再沒有比發(fā)展科技,發(fā)展生產(chǎn)力更好的餅子了。
工部既然可以做出手搖發(fā)電機,那蒸汽機這些東西應該也不難。
以大明的科技水平,做出來只是時間問題。
潘筠早把圖紙交給他們。
可惜,一直只有他們這些搞研究的興奮,朝中大臣少有人能領悟到這些東西的重要性,所以工部申請的資金被砍了又砍,最后拿了最少的一部分,別說拿去做研究資金了,連給工匠們的工錢都得從官員們的俸祿里擠出來一部分。
要不然,摳如潘筠,又怎么會磕巴都不打一下,直接大手一揮就拿出一萬兩白銀做獎勵基金呢?
要想工部引起重視,就一定要這些大臣知道,科技有多重要。
潘筠決定從傳聲筒和無線電上讓他們領會科技的魅力。
第二天,朱祁鈺就帶著眾大臣去工部參觀。
胡澄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工部一直是拿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
別以為疏浚黃河、宮殿營造這些肥差要用到工部的官員,他們就很有錢,恰恰相反。
黃河治理,工部要派官員去協(xié)理,但主理人一直不是工部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