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中一驚,雖對崔家已放松警惕,但謀反之事非同小可。
他立即暗中派人調(diào)查此事。
崔承翊得知消息后,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這是二皇子一黨設下的圈套。為了應對危機,他一方面加緊與朝中中立大臣溝通,尋求支持;
另一方面,讓崔承竣迅速整理南疆軍隊的相關文書,證明并無私自擴充兵力之舉。
而朝堂之上,二皇子一黨不斷煽風點火,要求皇帝嚴懲崔家。
可是皇帝并沒有查到真憑實據(jù)表明崔家造反。
崔承竣趁機主動交回兵符。
皇帝也不是蠢得一無是處。
雖然這是收回兵權(quán)的最好時機。
可是南疆此時正岌岌可危。
南岳國頻頻挑釁。
他知道,如果真的找借口治了崔家的罪,不僅會寒崔家的心,大臣們也會唇亡齒寒。
武將用命換來的軍功,還沒有享受就被治罪,以后誰還敢為朝廷賣力。
還有南岳國并沒有死心,頻頻在挑釁。
這也是崔承翊對二皇子黨不屑一顧的原因。
他心中有數(shù)。
皇帝不敢此時發(fā)難。
在戰(zhàn)事上,大禹對豫親王的依賴太過。
皇帝要打破這種局面。
一到有戰(zhàn)事,皇帝就不知道該派誰去。
大禹朝不能只靠豫親王一個人。
皇帝也不樂意看到這種局面。
所以,這一次,皇帝一定會讓崔承竣帶兵。
這一切都在崔承翊的掌控之中。
崔承翊這些年的布局終于見了成效。
崔家子弟辭了朝廷的差事之后,在外的名聲仍然是紈绔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