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達(dá)不到后世的水平,也可以讓大漢更加的富強,讓他的百姓和天幕上一樣,有飯吃有衣服穿。
明朝。
朱由檢看到天幕上的評論,對自己抄作業(yè)的就能改變大明的想法,越發(fā)的肯定。
天幕上所有的評論,就是他行動的目標(biāo)。
這讓他充滿了動力,他相信,以后的大明早晚也可以像后世一樣。
家家戶戶有飯吃,有衣穿。
清末。
李鴻章看了天幕上的評論,他有些不敢相信。
他以為的后世,就算再怎么發(fā)達(dá),也不可能趕上那西方國家。
就算天幕上出現(xiàn)的各種西方國家才擁有的機械,李鵬章也認(rèn)為是少數(shù)人個別擁有。
就像現(xiàn)在的大清,雖然飽受著苦難,可是還是有很多有錢人,可以去希望國家享受生活。
評論里的內(nèi)容,讓他改變了想法。
要知道這個時候大清,沉雜的稅費,早就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
能活著就不錯了,才是他們真正的想法。
怎么可能像后世一樣,居然肉都吃膩了。
《妙語連珠:我家小孩先心病(室間隔缺損),國家免費治療,手術(shù)費用7萬,國家全部出了,自己只是支付了伙食費。這一刻,我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的厚愛。》
看到這條評論,各朝的百姓,心里更是羨慕。
他們所在的朝代,最害怕的就是生病。
有可能一個小小的病,就讓一個家庭妻離子散。
然而后世,有些病自己竟然不需要掏任何費用,就能治好。
這樣的事情,他們怎么可能不羨慕?
各朝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這條評論。
他們陷入了沉默,為百姓免除一些病癥的治療費用,這些雖然在他們朝代也有。
只是他們很怕,這后世是大規(guī)模的實行。
這樣耗費的錢財,是他們所支撐不起的。
同時他們很好奇,這個后世沒有皇帝的華夏,到底是怎么運行的。
又是如何,在短短的百年時間,讓整個華夏從貧弱的大清發(fā)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