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原來這個才囤鹽的原因
《佳澤:太恐怖了平時2元一袋的鹽,現(xiàn)在竟然賣到了10元5包[流淚][流淚]太嚇人了,以前一包一斤,現(xiàn)在一包500克了,嚇死我了[泣不成聲][泣不成聲][泣不成聲]》
《羊塵三禮:我鄰居網(wǎng)上買了38大袋,小卡車運過來的,一袋50小包一包重一斤,一共一千九百斤[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守護:我搶的是海鹽,,你們搶的是什么鹽?》
《瓷磚美縫:有一包都沒屯的嗎,來拍拍我,讓我感覺一下不是只有我自己,不然害怕》
《四葉草:我們榆林的鹽也多的很,沒必要?!?/p>
看到評論,各朝的很多百姓都好奇,這個價格是高還是低?
他們不明白兩塊錢是多少?,500克又是多少?
更有一些懂得算數(shù)的百姓,很是嘲笑這條評論。
兩塊錢一袋和10塊錢五包不是一樣嗎?天幕的人為什么還會算錯?看來一定是文盲。
更多的人在想為什么要買那么多鹽?
他們看天幕上的說明明有那么多鹽,為什么還要購買那么多。
難道出現(xiàn)什么事情了?還是因為要販賣私鹽。
要知道從古至今,鹽鐵都一個暴利行業(yè),后來國家實行鹽鐵專賣,更是讓民間的食鹽居高不下。
難道天幕上的百姓,也在經(jīng)歷這種問題?
各朝的皇帝大臣,更加關(guān)心的是‘我們榆林的鹽也多的很’,這一條評論。
相比遠在青海(河西走廊)的察爾汗和茶卡鹽湖,這個地方的食鹽離他們的國都更近,經(jīng)濟價值更高。
只是好不好開采,他們現(xiàn)在還不知道,需要下面的官員上報才知道。
而且還不知道這個‘很多’具體是多少,不過從天幕知道上兩個鹽湖的產(chǎn)量。
他們覺得就算少,應(yīng)該也少不了。
《齒輪:河南葉縣的井鹽3300億噸巖鹽,夠全國吃3。3萬年,看看咋吃[捂臉]》
《林軒歐巴:那我3。3萬年之后吃什么啊[流淚][流淚][流淚]》
《@壞叔叔:3。3萬年之后就吃四川自貢井鹽,別怕有得吃?!?/p>
《@一個幸運的名字:我就是葉縣的,我們這里年年發(fā)鹽,根本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