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高產(chǎn)的糧食是真的,那便利的紙張和錢莊似乎也是真的,如今這無償推廣的豆腐技藝,更是直接惠及底層……如果這一切都是假的,那代價未免太大;如果是真的……那這嬴政,這大秦……
一股強烈的荒謬感與撕裂感攫住了張良。
他畢生所愿,便是傾覆暴秦,復(fù)立韓國。可如果這個“暴秦”正在讓它的子民,包括他曾經(jīng)的韓國子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他的復(fù)仇,還有多少正義性?即便成功了,帶來的會是復(fù)興的韓國,還是又一次的戰(zhàn)亂與動蕩?
“阿良哥,你在想什么呀?”一個半大的孩子跑過來,打斷了他的思緒。
這孩子是收留他的農(nóng)戶家的兒子,平時很喜歡纏著這個識文斷字、見多識廣的外來戶講故事。
張良回過神,勉強笑了笑,揉了揉孩子的腦袋:“沒想什么。今天的柴劈好了嗎?”
“早劈好啦!阿母說,等過幾日教做豆腐的大人輪到我們村,她也去學(xué),以后就能經(jīng)常吃上那好吃的豆腐了!”孩子臉上是純?nèi)坏目鞓贰?/p>
張良看著孩子的笑臉,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復(fù)仇的火焰,似乎與這簡單平凡的幸福愿景,站在了對立面。
就在這時,村口傳來一陣不大尋常的馬蹄聲。
張良警覺地抬頭望去,只見兩輛看起來并不奢華卻透著精干的馬車,在幾名身著普通勁裝、但眼神銳利、身形挺拔的騎士護(hù)衛(wèi)下,停在了村口。
這種氣質(zhì),絕非尋常商旅或鄉(xiāng)紳。
村里頓時一陣騷動,農(nóng)人們有些緊張地聚攏起來,里正也連忙整理了一下衣服,上前詢問。
只見為首的人下馬,對著里正亮出了一塊令牌,態(tài)度還算客氣,聲音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yán):“奉咸陽令,尋訪一位名士。此村可有一位姓張名良,字子房的先生居???”
張良的心中猛地一沉!咸陽來人!指名道姓找他!
他下意識地想躲,但目光掃過那些護(hù)衛(wèi)按在腰間劍柄上的手,以及他們看似隨意實則封住了所有可能逃竄路線的站位,就知道對方有備而來,躲是躲不掉了。
里正顯然被“咸陽令”的名頭嚇住了,結(jié)結(jié)巴巴地回想。
但張良既在此隱居,用的自然是化名,里正也并不知曉他的真實身份。
那人的目光掃過人群,很快便鎖定了一身粗布衣卻難掩氣度的張良。他徑直走過來,在張良面前三步處停下,拱手一禮,語氣依舊客氣,卻帶著一股壓迫感:“請問閣下可是張良,張先生?”
周圍村民的目光瞬間都聚焦在張良身上,充滿了驚訝和疑惑。
這個平日里沉默寡言、只是識些字的“阿良”,竟然是咸陽來的大人物要找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