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正試,主要考貼經(jīng),墨義,經(jīng)義還有算學以及詩賦。陳遠文看了一遍題目,發(fā)現(xiàn)貼經(jīng)、墨義、經(jīng)義,題型依舊和府試時一樣,占據(jù)著大頭,三樣題型加起來大約占比三分之二,但院試考試的廣度和深度比府試要難得多。
陳遠文翻到最后的算術題,暗暗遺憾算術部分只占10%,題目也不難,他不由得扼腕,算術題可是他的強項和加分項,他恨不得越難越好,正好拉開分數(shù)差距。
他細讀了一下題目,“隔墻聽得客分銀,不知人數(shù)不知銀,六兩分之盈三兩,八兩分之不足五.借問諸君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銀?”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其題目大意就是:客人一起分銀子,若每人6兩,則多出3兩;若每人8兩,則還差5兩,問有幾人和一共有多少銀子?
本題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根據(jù)題意,直接列出方程即可。
假設設有x人,則可得一元一次方程,6x+3=8X-5
答案,X是4,4人,一共有27兩銀子。
這道題的難度比雞兔同籠感覺還簡單一些,陳遠文三下五除二就把算術題做好了。
他想到考前那堆復習資料里,那本算術題集就有類似的題目,只是換了數(shù)字而已,他相信以陸笙、黎湛和王一帆的智商,只要當時有好好聽他講解的話,應該是沒有難度的,至于其他考生會不會被這道題難倒,他覺得那就不知道了。
這里就看得出大城市和小縣城的差別了,廣州府的書鋪在確定學政大人后,關于學政的各類小道消息,文集和詩詞歌賦集以及文風傾向等等就已經(jīng)流出,而很明顯,這些消息和資料傳遞到從化等窮土僻壤肯定會滯后很多,甚至因為獲利不多,根本不會傳遞過去也說不定,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幾年從化就沒有中了一名秀才,一直保持0蛋的記錄,消息閉塞是一大原因。
這道算術題做好后,陳遠文再翻回前面的題目,題目為帖經(jīng)和墨義以及八股文章一篇,題目限在四書以內,同時還要做一首五言六韻試帖詩。
從六歲啟蒙就一直在學習四書五經(jīng),陳遠文對四書五經(jīng)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他很快就把貼經(jīng)和墨義的部分做完,就剩最難的八股文章和試帖詩了。
第一場考試時間是隔天下午三點才收卷,奮戰(zhàn)多時,只剩一篇八股文和一篇試帖詩的陳遠文,算了算時間還很充裕,他選擇歇息一下。
這時,鐘聲響起,中午放飯時間到了。很快幾個號軍和衙役從外面抬著飯菜進來,按照號舍順序依次給每個考生發(fā)放午飯。
號軍輕車熟路地把飯菜放在號舍的案板一角,陳遠文看了看包含在報名費的考場特供飯菜,只有一碗米飯,一碟咸菜,一碟肉沫燉白蘿卜。
陳遠文扒了一口米飯,一陣陳年舊米的霉味,咸菜咸死人不償命,白蘿卜倒是燉得軟爛,適合牙口不好的老童生,上面還掛著幾粒零星的肉沫渣子,胃口全無。
可是考慮到院試要在考房過兩夜,如果不吃,只能是餓肚子,陳遠文硬著頭皮就著蘿卜和咸菜吃了大半碗米飯才放下碗筷。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