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當初朝廷選擇這個時間,用意應(yīng)該是想著秋高氣爽的涼爽天氣適合靜心考試,可惜嶺南地區(qū)的8月中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太陽猛得和盛夏有得一拼,熱得人汗流浹背、心惶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寧愿在6月開考,可惜沒有如果。
陳遠文三人插班借讀的越秀書院作為嶺南地區(qū)的老牌書院,與端溪書院、越華書院、四峰書院、云谷書院和羊城書院等齊名,對于科舉考試的應(yīng)對自然是有一套的。
自從府試過后,越秀書院就接收了不少如陳遠文這類靠關(guān)系持著推薦信進來的院試插班生,目的很明確,就是過來沖刺一下,看能否一舉考上秀才。
為此,越秀書院已經(jīng)非常熟悉操作,就是把報名參加此次院試的考生集中在一起授課,早期會幫考生梳理四書五經(jīng)的知識點,之后就開出書單讓考生自己去補充學(xué)習,最后就是考前兩個月,進行題海戰(zhàn)術(shù),每天就是做題,隔天批改完后講解,之后就是反復(fù)地做題-批改-講解。
而書院的試題,一般會采用前面幾年已經(jīng)考過的院試試題,當然有時也會讓書院的夫子出一些題目,這種就類似于猜題了。
猜題命中率高的話,前提就是要了解院試出題者也就是學(xué)政大人的文風,才可能猜到,但因為各省的學(xué)政官都是三年一任,而且是中央直派,所以比起縣試由縣官主持,府試由知府主持,三年一換的學(xué)政主持的院試的含金量是最高,對寒門學(xué)子來說,也是相對最公平的。
越秀書院的院試沖刺班匯集了廣州府各縣的有關(guān)系的童生,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結(jié)交人脈的好機會,可惜院試就快到了,眾人都是潛在的秀才競爭對手,氣氛微妙,所以陳遠文、陸笙和黎湛三個白天在越秀書院不停刷題,午休也是基本三人抱團一起行動,根本沒有和同窗熟悉和交流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但這個三人組在幾天前被打破了,陳遠文府試時印象極為深刻的那位,坐在他對面號舍,因為木板沒搭好,還沒有開考就轟隆一聲摔在地上的那位穿著華麗綢緞的小胖子,被他爹用錢開路塞進了越秀書院的院試插班生隊伍,本來一臉抗拒的小胖子看到陳遠文后,猶如看到親人一樣,一下課就死命黏著他。
而后,他就自來熟地介紹說他叫王一帆,老家是從化的,之前在廣州府的其他學(xué)院讀書,但他爹聽說越秀書院的夫子猜題很厲害,就花大價錢找人給他塞進來了,他在這里除了陳遠文不認識其他人,說得可憐巴巴的。
陳遠文聽他老家也是從化的,名字和他當初在縣學(xué)的同窗-金玉滿堂的少東家王一鳴很像,于是詢問了一下,竟然真的是王一鳴的哥哥,因為全家就他讀書比較好,所以他6歲后就一直跟著他爹他娘在廣州府的書院讀高價書,而他弟弟王一鳴則在從化陪著他阿爺和阿奶。
既然大家都是老鄉(xiāng),對方又是同窗好友的哥哥,又有金玉滿堂的合作情誼,再有府試的對面號舍的緣分,陳遠文自然也就把他納入自己的三人小圈子。
有了陳遠文三人的陪同,小胖子王一帆在越秀書院的學(xué)習迅速進入狀態(tài),可惜他畢竟來得晚了點,錯過了之前書院的夫子的知識點梳理,一來就是瘋狂的刷題,學(xué)起來有點吃力。
陳遠文等人見狀,決定一起幫他。他們?nèi)艘黄饚屯跻环匦率崂碇R點,針對時政議題展開激烈討論,還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四人都各有收獲,關(guān)系也愈發(fā)緊密。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院試臨近,王一帆突然變得焦慮起來。原來,他爹不知道又從哪里得到小道消息,聽聞此次學(xué)政大人出題風格大變,之前書院的猜題方式可能不管用了,他整日唉聲嘆氣,生怕自己考不上。
陳遠文聽完只想說,王一帆他爹簡直就是兒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和前世那些聽風就是雨的坑娃父母一模一樣,專門制造焦慮。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