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剛躺下一刻鐘,小院門口就有了動靜,他一咕嚕爬起來,果然看到剛進門的陸笙和黎湛,兩人看起來有點疲憊,但是衣服還算整潔,身上也沒有淋濕的痕跡。
陳遠文關(guān)心地道:“你們兩位沒事吧?號舍沒漏雨吧?”
陸笙點點頭道:“沒事,我的號舍還算結(jié)實,沒有漏雨,只是我的號舍在風(fēng)口位置,雨被斜著吹了進來,我一直撐著油布不敢松手,等后面風(fēng)雨小了后才繼續(xù)做題,所以耗費了很多時間,幸好在酉時二刻的交卷時間前全部完成了。”
黎湛則一言難盡地道:“我那邊有點慘,屋頂有點漏雨,我只能全程躲在油布下保護我的筆墨紙硯和卷子,最后看時間不多,只好用頭頂著油布,艱難地做題,字體優(yōu)美就不用指望了,能夠在交卷時間前完成整張卷子的答題,我已經(jīng)很知足了?!?/p>
陳遠文立刻也講述了自己的慘況,他介紹自己把油布夾在轉(zhuǎn)托上形成支撐,然后自己躲在油布下奮筆疾書的場景,又給他倆講述了他看到的其他考生被風(fēng)雨逼得棄考的慘狀,安慰他們,能夠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一題不漏地完成第一場考試絕對是佼佼者。
此時,陸姑丈和黎父已經(jīng)把一大碗溫?zé)岬募t糖姜水捧上來,讓兩人灌下去驅(qū)寒,之后又是熱水泡澡,陳遠文陪著兩位同窗好友吃過晚飯說了一會考場的情況就被家長們催著去睡覺了,畢竟凌晨兩點就要起床往考場迎接第二場考試。
當(dāng)夜就在陳遠文睡得正香的時候,就被他爹叫醒扒拉起來,他忍著睡意,隨意扒了大半碗飯,就提著考籃拿著考引和陸黎兩人在三位家長的護持下走在通往貢院的路上。
今夜,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氣溫急劇下降,陳遠文等人攏了攏身上加厚的外套,提著燈籠,小心翼翼地走在濕漉漉的石板路上。
前面轉(zhuǎn)個彎就到貢院了,人潮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從四面八方往這里匯集,燈光映照在青石板街道上折射出一道道或昏黃或火紅的光芒,給冷寂的雨夜添上抹抹暖意。
輕車熟路地經(jīng)過“三搜”來到昨日的號舍后,陳遠文行動迅速地拿出干燥的布巾把號舍的號板擦得干干凈凈,就百無聊賴地趴在號板上就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漸入夢境。
忽然,一聲鑼聲響起,第二場雜文考試開始了。陳遠文一個激靈坐起來,從水壺里倒出冷開水沾濕新面巾,給自己洗了個臉,立馬精神起來。
府試雜文主要包括判語、詔、誥、表等公文寫作類內(nèi)容,旨在考察考生處理實際政務(wù)的能力,書法和寫作能力。
其中判語?,就是模擬司法判決,通常要求撰寫五條判詞,內(nèi)容涉及田土糾紛、契約訴訟等實務(wù)案例(如《田土侵占判》)。需引用律法條文并結(jié)合情理裁決,體現(xiàn)邏輯嚴謹性?。
?而詔、誥、表?,詔?就是以皇帝名義發(fā)布的命令,如《擬封琉球王詔》,需符合皇家文書格式與語氣?;誥?,用于封贈官員或赦免罪行,強調(diào)文辭莊重?;表?,臣子向皇帝呈遞的奏章,如賀表、謝表等,要求格式規(guī)范、?
雜文的評分標準?為注重格式合規(guī)性、內(nèi)容實用性及文風(fēng)簡練,避免空泛套話?用典恰當(dāng)?。
在這一天的考試里,難度最大的就是判語了,因為必須要熟悉律法條文才能做出準確的判語。
明朝法律體系以《大明律》為核心,輔以《明大誥》《問刑條例》《大明會典》等法規(guī),形成律、誥、例、令并行的綜合性法典體系。?
其中?《大明律》?是明朝根本法典,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訂,洪武三十年(1397年)頒行。分名例、吏、戶、禮、兵、刑、工七篇,共30卷460條,確立笞、杖、徒、流、死五刑體系,首創(chuàng)“奸黨”“六贓”等罪名,體現(xiàn)“重其所重,輕其所輕”原則,終明之世未再修訂。??
?《明大誥》?是朱元璋親撰的刑事特別法,洪武十八年(1385年)頒行,分《御制大誥》《大誥續(xù)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編共236條。以嚴刑峻法懲治吏民,案例重罰遠超《大明律》,朱元璋死后被廢止。??
?而《問刑條例》?:弘治十三年(1500年)首次制定,作為《大明律》補充條例,后續(xù)嘉靖、萬歷朝多次增修(如萬歷十三年增至382條),形成律例并行體系,解決律文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