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真誠地看著陸管事說:“因為我想建一個紅薯粉條作坊,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足夠供應(yīng)整個縣就好,這樣陳家村每一戶都可以在農(nóng)閑時來作坊做工,他們就可以賺取工錢,這樣至少在寒冬臘月里村里人也能吃飽穿暖?!?/p>
陸管事看著五歲小兒鎮(zhèn)定自若的神情,想到陳二叔告訴他正是這位小兒夢中獲得仙姑指引做出紅薯粉條的事情,又想到他小小年紀驟然發(fā)達居然還不忘照顧近鄰,心中不禁對他多了幾分看重。
陸管事回到廣州府,將陳遠文的話原原本本告知陸三爺。陸三爺聽完,也對這個五歲的陳家小兒刮目相看,覺得他小小年紀就有這般見識和胸懷,實在難得。
陸三爺思索一番后,決定答應(yīng)陳遠文的條件,并且答應(yīng)如果陳家村作坊產(chǎn)能過剩,賣不出去的粉條可以10文錢一斤的價格賣給陸家。他讓陸管事再次前往陳家村,告知陳家這個消息。
陳家人得知后,欣喜若狂,之前看陳遠文與陸家管事講價還價,還擔心陸家一氣之下不肯買秘方了,現(xiàn)在終于放下心頭大石了。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陳遠文更是興奮不已,他知道,這是陳家村走向富裕的第一步。很快,雙方簽訂了契約,陳家拿到了1500兩銀子。
陳家在和村長和族老們商議后,由陳家出錢在村口位置買了一塊空地建了一個紅薯粉條作坊,只招收陳家村的村民來做工,暫定每戶人家一個人,男女皆可,工錢一人一天20文,一月結(jié)一次賬。
陳家村全村除陳郎中家后,共有15戶人家,所以首批共有15名村民進入工坊工作,所有人員都得簽署保密協(xié)議,向外人泄露秘方將被除族,全家逐出陳家村,懲罰非常嚴厲。
在陳遠文的提議下,陳傳富作為坊主,主管全面;村長家的大孫子,識文斷字的未來的村長培養(yǎng)對象陳遠明作為作坊的賬房,主管財務(wù);陳二叔負責銷售;陳三叔負責購買紅薯和成品管理,出庫入庫等等,其余人則按照他們的特長分配不同的工作,有負責趕驢子磨漿的,有負責過濾的,有負責曬粉的,最核心的調(diào)漿由陳遠文阿娘黃氏和二嬸李氏輪流負責。
工坊還聘請了村里的孤寡老人,無兒無女,孤身帶著一個小孫子的九叔公來看守門口,工坊里建了飯?zhí)?、廚房、衛(wèi)生間,特地留了一間房給九叔公帶著小孫子狗兒居住,工坊包中午一餐飯,由村里擅長料理飯食的李嬸子負責掌勺,每天10文工錢,煮20個人的飯,每頓一葷一素,飯有時是芋頭蒸飯,有時是紅薯蒸飯,有時是雞蛋湯加紅薯粉條,菜是分配好的,但主食不限,可以吃到飽,不浪費就行。
這樣的伙食,這樣的待遇,讓村里人都紅了眼,羨慕極了能入工坊工作的人,特別是包吃包住的九叔公爺孫,一下子從村里最可憐的窮人成為最羨慕的人。
聽說,有些兄弟多的家里,為了這個名額差點打成一團,雖然工錢肯定要交回家里,但是吃得好呀。最后實在是有幾家鬧得太不像話了,村長和族老們?nèi)滩蛔〕雒婢?,再鬧下去就取消那家的做工名額,才把事情摁下去了。
陳遠文聽聞此事后,心有戚戚焉,都是窮鬧的,不管怎樣,他終于邁出了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同時幫助陳家村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而在陸三爺?shù)膸椭?,紅薯粉條在廣州府推出后迅速大賣,陳家村的紅薯粉條也不愁出路,陳家村也越過越好。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