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科舉強縣的試卷后,陳遠文約了表陸笙和好友黎湛沐休一起到他家三人一起做題和討論,務必把知識點都讀懂吃透,有實在是三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拿回縣學請教夫子,卻不敢透露試題來源。
畢竟陳遠文才沒有那么無私奉獻,之所以和陸笙分享,一來是因為他是他表哥,是他親小姑的兒子,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沒有親兄弟,堂兄弟各個都是學渣,親戚里就陸笙讀書最好、最有天份,他希望以后可以在仕途上多一個同伴,多一個臂助;二來嘛,也是因為陸笙也是經(jīng)常把他從陸家得來的教輔資料分享給他,雙方互利互助。
而拉上同窗好友黎湛則是一來三人是一起從丙班升到甲班的,有發(fā)小情誼,三人都是學霸,黎湛也是大方之人,他以往從家里拿來的資料也會給他和表哥共享,三人這幾年相處下來,覺得意氣相投,所以成為惺惺相識的好友,也有共同的愿望就是一起科舉,一起進步,從同窗變同年再變同僚,畢竟像他們仨這種山旮旯的考生,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只能抱團取暖。
而在縣學里,整個甲班也沉浸在考前的氛圍里,從夫子到學子都處于只爭朝夕的緊繃氣氛,陳遠文有時也忍不住想就差好像前世那樣在講臺和課室的四周貼滿“高考倒計時……天”的標語,額頭再綁一條“奮斗到底”的頭巾了。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而夫子們更是嚴陣以待,全天候手持戒尺端坐在課室,實行有問必答兼雷達探測器兼了望塔,一些學習態(tài)度不端的學子都遭到嚴厲打擊,輕則戒尺伺候,重則逐出課堂,一時整個縣學的學子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學堂的學風為之一新,呈現(xiàn)了一派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風氣。
因著連日來的刻苦用功,夫子們可能也覺得過于緊繃容易斷弦,讀書還需有張有弛,所以今年的中秋佳節(jié),給學子放假一天,讓他們?nèi)ソ稚献咦撸潘煞潘勺约骸?/p>
這幾年從化風調(diào)雨順,縣令大人的三年考滿被評為平常獲得留任,之所以沒評上稱職,縣令把原因歸罪于本地窮鄉(xiāng)僻壤,交通不便,又加民風彪悍、資源缺乏,想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實在有心無力;還有文教方面也在拖他的后腿,建縣以來還沒有考上一名秀才,而他作為一名舉人能夠繼續(xù)留任縣令,已經(jīng)是他同窗好友在背后發(fā)力的結(jié)果,在年近四十可以做一方父母官已經(jīng)是很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
明代的官員考核制度主要包括?考滿?和?考察?兩大體系。其中考滿是針對所有官員的定期考核,以三年、六年、九年為周期評定政績,決定升遷或降黜??己私Y(jié)果分為稱職、平常、不稱職三等。?
而考察則分為?京察?(六年一次,考核京官)和?外察?(三年一次,考核地方官),側(cè)重查處貪污腐敗等過失。?
其實不但縣令大人自己滿意繼續(xù)留任,縣城的眾商家對這位蕭規(guī)曹隨、無為而治的縣令也很滿意,很多時候,老百姓都是經(jīng)不住上頭瞎折騰的。因此,今年商會商議一起捐款在縣城詩書街舉辦了一場熱鬧的中秋燈會慶祝一下。
明清時期的中秋燈會的主要活動包括燃燈祭月、放水燈、樹中秋、猜燈謎、歌舞表演等,不同朝代和地區(qū)習俗略有差異。
嶺南地區(qū)流行“樹中秋”活動,兒童用竹條、柚子皮等制作兔子燈、瓜果燈,懸掛于高處比拼,諧音“豎中秋”,增添節(jié)日趣味。??
在公共場所,通常是特定的步行街會懸掛燈籠并設(shè)燈謎,成為青年男女社交的主要活動;部分地區(qū)如廣東佛山秋色會展示芝麻燈、魚鱗燈等特色彩燈,配合民樂演出。??
而此次從化商會舉行中秋燈會就設(shè)置了猜燈謎的環(huán)節(jié),燈籠和燈謎由商家贊助,沿街懸掛,彩頭由商會提供,是夜吸引了幾乎整個縣城的人都出來賞燈看熱鬧。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