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萬花筒的事宜,陳遠文就帶著護衛(wèi)和馮寧離開琉璃工坊回到陳家,此時,陳傳富和黎父等人也回來了,睡了一天身體大好的黎湛也出來和大家談天說地。
陳傳富等人從陸三爺處帶回了一堆回禮,有吃的月餅,有喝的桂花酒和紹興黃酒,還有幾匹上好的松江細棉布,特別適合讀書人穿著。
陸笙還給陸三爺傳話給陳遠文,看能否年前給他一批上好的放大鏡和化妝鏡,他拿來送年禮。
陳遠文示意馮寧把這件事記下來,讓他明天去找一趟陸管事,看陸三爺要多少數(shù)量,順便把萬花筒拿幾個給陸三爺,有需求的話就一起下一個訂單給工坊,馮寧應下。
說起萬花筒,他從陳烈手中接過一個大盒子,從里面拿出幾支萬花筒遞給眾人,大家在聽完陳遠文的介紹后,紛紛把眼睛湊到萬花筒的觀察口,邊旋轉筒身邊觀察。
須臾,眾人都發(fā)出不絕于耳的驚嘆聲,不斷地轉動筒身,完全停不下來,愛不釋手。
陳遠文給陳烈四人也送一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種小玩意也就玩?zhèn)€新奇,成本很低,說實話,其實用性遠遠沒有望遠鏡和放大鏡實用。
陳遠文告訴他們,每一支萬花筒的圖案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支萬花筒,不同時刻,看到的圖案也是不同的,這就是萬花筒的魅力所在。
陳傳富看著這萬花筒覺得就是小孩玩意,沒有多想,但是陸姑丈和黎父畢竟是生意人,見多識廣,心里都有別樣的想法。
陸姑丈忍不住問道:“遠文,這些萬花筒是怎樣售賣的?”
陳遠文看到陸姑丈和黎父期待的眼神道:“我們琉璃廠一向都是走大宗貨物交易的,但是如果你們想要拿貨回去賣的話,我可以給你們出廠價,但數(shù)量可能不能太多,畢竟是緊俏商品。”
黎父趕緊道:“我就買一些送人,數(shù)量不多”。
陸姑丈也立馬表態(tài),道:“我這邊是這樣想的,那些萬花筒拿一些回縣城賣應該還是很有賺頭的。不過,從化的有錢人不多,能夠買得起放大鏡和萬花筒的應該不多。”
陳遠文想到陸姑丈家雖然有經營藥材鋪,但是從化畢竟是小地方,掙不了什么大錢,以后陸笙要留在廣州府繼續(xù)讀書科舉,除了買房子還要付學費和生活費,而陸笙還有個弟弟,不可能把所有錢財都給陸笙。
他的未來二姐夫黎湛家也是相同的情況,家里雖有家財,但在廣州府買房恐怕已經掏空大半家底,而且還不知道黎湛還要讀多少年書,廣州府的物價比從化可是高得多。
明年他二姐就要嫁過去,大概率會和黎湛一起落廣州府陪讀,這生活上的開支也是一個隱憂呀。
陳遠文在心里梳理了一下他手上的營生,那座藥材山是老家日常開銷,縣城兩座前鋪后居給爹娘做養(yǎng)老錢,金玉滿堂首飾鋪的設計分紅在足夠他日常生活和人情往來,現(xiàn)在要養(yǎng)馮寧、四大護衛(wèi)還有廚娘,之后可能還要養(yǎng)車夫之類的,感覺不努力不行呀。
再來就是琉璃工坊的兩成分紅,但又分了一成出去造福工人和棚戶區(qū),以前的存款在買了這個房子后也用得差不多了,看來他要再想一個營生,和黎湛以及表哥陸笙一起合作,要支撐起他們仨的科舉大業(yè)才行。
其實以他兩世為人的見識,要推陳出新地開餐飲店不難,但他未來幾年精力應該放在科舉讀書,他估計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經營店鋪,像琉璃廠那種有人幫忙執(zhí)行和管理,他就出技術和設計這種方式就很適合他。
黎湛家是造紙的,陸笙家是做藥材的,好像沒有可以資源整合的地方。
這時,廚娘徐娘子端了幾杯放了檸檬片的紅茶上來,對陳遠文道:“公子,這是你之前交代買的檸檬果,我跑了幾個地方才買到了,根據(jù)你的吩咐,把它切成薄片,搭配紅茶,還加了一勺蜂蜜,您嘗嘗,是不是您想要的味道?”
說完,徐娘子又從托盤拿出一疊蝴蝶酥道:“這是您說的蝴蝶酥茶點,我剛剛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