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我們革命戰(zhàn)爭年代,鄉(xiāng)親們推著小車支援前線,戰(zhàn)士們輕傷不下火線,是一脈相承的!
正是有了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奉獻的精神,我們才能在這么困難的條件下,把生產搞上去,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所有人敬重和學習?!?/p>
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這種精神價值,語氣充滿了感染力,讓馬保華和孫福山不禁點頭稱是,臉上露出深有同感的表情。
“但是,”陳朝陽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為深沉,也充滿了替工人和礦山長遠著想的意味,
“現在畢竟不是戰(zhàn)爭年代了,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建設。
作為礦領導,我們在被這種精神感動之余,是不是更應該往前看一步,思考一下,
如何更好地愛護、引導和保護這種可貴的積極性,讓它能夠持續(xù)下去,而不是變成一次性的消耗品呢?”
他停頓了一下,給兩人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后才具體分析:
“比如王隊長高燒下井這件事,”陳朝陽的語氣帶著明顯的擔憂,
“馬礦長,你我都下過基層,知道井下的環(huán)境。
高燒之下,人體力、反應能力都會下降,萬一在巷道里頭暈目眩,或者操作設備時判斷失誤,出了安全事故,
那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更是家庭的悲劇,對我們礦山來說,損失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長,更是無法彌補的!
這豈不是因小失大?”
他看著馬保華的眼睛,懇切地道:“所以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建立起更嚴格的崗前健康檢查制度?
哪怕只是簡單的體溫測量和問詢。
確保每一位下井的同志們,身體狀況是允許的。
這看似多了道手續(xù),有點‘麻煩’,但這是對工人同志們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咱們礦山持續(xù)、穩(wěn)定生產的最基本保障啊。
我們不能總指望工人同志們靠拼命來完成任務,得靠科學的管理和可靠的保障。”
接著,他談到薛模范勸人棄孝留崗的事:
“再說工人父親去世,這是人倫大事,自古講求入土為安。
薛模范的覺悟很高,顧全大局,這一點毋庸置疑。
可是馬礦長,孫書記,將心比心,哪位兒女在至親離世時不想回去送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