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明白,這份報告將帶著他們的名字和肩上的責任,一同呈送上去。
劉德旺的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是原本略顯松弛的坐姿,不易察覺地調(diào)整得更為端正。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缸,緩緩喝了一口水,目光低垂,落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仿佛在重新審視上面的每一個字。
唯有熟悉他的人,才能從他微微抿緊的嘴角,看出其內(nèi)心的波瀾——這步棋,必然帶著蘇北闖出一條生路,而他是否能承擔起更重要的使命,全系于此……
他身旁的趙永泉,反應則稍微直接一些。
他下意識地抬手,用手指抹了一下額頭,盡管那里并沒有汗。
隨即,他拿起鋼筆,在面前的報告空白處快速而用力地寫下了幾個字,像是要抓住轉(zhuǎn)瞬即逝的靈感,又像是借此動作來平復心緒。
他感到肩上的擔子驟然加重,但一股被委以重任的干勁也隨之涌起。
陳朝陽將這一切細微的反應盡收眼底,為這次會議定下最終的基調(diào):
“我們要讓上級看到蘇北人民改天換地的決心,也要讓北平聽到蘇北大地渴望新生的呼聲。
此項工程,關(guān)乎國計民生,必須爭分奪秒,也必須程序嚴謹,不容有失,都清楚了嗎?”
“清楚!”
臺下響起了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回應。
“散會!”
他沒有再說一個字,利落轉(zhuǎn)身。
整個會場在極致的寂靜后,雷鳴般的掌聲轟然炸響,幾乎要掀翻屋頂。
這掌聲里,再沒有半分猶豫和客套,只有被徹底點燃的斗志與決心。
許多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同志,眼圈泛紅,緊緊抿著嘴,用力地鼓著掌。
他們從這樸素的誓言里,聽到了熟悉的號角聲,那不是沖鋒陷陣的號角,卻同樣是關(guān)乎生死存亡的戰(zhàn)役。
為了那些沒能看到勝利的戰(zhàn)友,為了曾經(jīng)許下過的諾言,這場向貧窮和落后發(fā)起的進攻,他們,義不容辭。
陳朝陽背后的掌聲如鼓,為他送行,也為他見證。
一場改造山河的史詩,就此拉開了序幕。
豪言壯語,但那股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感染了在場的許多人。
喜歡1949受傷轉(zhuǎn)業(yè)再上抗美援朝請大家收藏:()1949受傷轉(zhuǎn)業(yè)再上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