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所有板房地基必須墊高、鋪石灰防潮,垃圾必須入桶、每日清運至指定焚燒點。
帳篷區(qū)也要求定期撒石灰粉,最大限度防蟲防霉。
條件就這樣,我們只能在這些土辦法上做到極致了?!?/p>
林慕雪站起身,輕輕撣掉手上的灰,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和贊賞。
她看向張銘醫(yī)生,后者微微點頭,低語道:“基礎(chǔ)衛(wèi)生觀念很強,遠超一般建設(shè)兵團的標準?!?/p>
李赤水將這一幕看在眼里,在本子上記下的不是問題,而是“居住區(qū)衛(wèi)生措施得到專家組初步認可”。
取水點。
一條小河蜿蜒而過,但靠近營地的河段被明顯的木柵欄隔開了。
上游約百米處立著牌子,寫著“洗漱區(qū)”,下游百米外則立著“牲畜飲水區(qū)”,
而眾人所在的核心取水點,則有專人看守,水桶整齊排列,旁邊甚至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沉淀-過濾池。
“這是……”林慕雪看向那套雖然粗糙但功能分明的過濾裝置。
趙金山立刻解釋:“這也是陳書記畫的草圖,讓鄭教授找人弄的。
他說‘病從口入,水是第一關(guān)’。
我們規(guī)定了嚴格的分區(qū),取水點專人看守,確保只能打取經(jīng)過沉淀和粗沙過濾的水。
所有飲用水,陳書記嚴令必須燒開,食堂有專門的大灶負責供應(yīng)開水?!?/p>
王梓研究員蹲下檢查過濾池,又取了過濾后的水樣,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這套土法凈水流程,能有效降低濁度和部分微生物,理念非常先進!”
李赤水適時補充道:“陳書記常說,干凈的水和安全的食物,是戰(zhàn)斗力的保證?!?/p>
林慕雪微微頷首,這一次,她看向營地方向的目光里,探究的意味更濃了。
喜歡1949受傷轉(zhuǎn)業(yè)再上抗美援朝請大家收藏:()1949受傷轉(zhuǎn)業(yè)再上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