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搞工業(yè)建設,車間就是我們的戰(zhàn)場,零件就是我們的武器。
這新標準,不是捆住您手腳的繩子,是指引我們打出‘百發(fā)百中’的瞄準鏡!
您這手好手藝,加上這科學的規(guī)矩,那才是真正的如虎添翼,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錢師傅看著陳朝陽和鄭春秋,又瞥了一眼旁邊紛紛點頭的年輕工人們,臉上的倔強慢慢消融了。
他嘆了口氣,撓了撓頭:“唉,道理…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就是這手,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改不過來就慢慢改!”陳朝陽語氣放緩,拍了拍錢師傅的肩膀,
“廠里辦夜校,搞培訓,就是幫大家改習慣、學新本領。
您是老資格,更要給大家?guī)€好頭。
讓新同志們,這些年輕人幫您一起看圖紙,摳尺寸,咱們新老結合,一定能闖過這一關!”
這時,鄭春秋也走上前,拿起圖紙,耐心地給錢師傅等人講解起這個閥體的關鍵尺寸和控制要領,沒有絲毫教授架子。
陳朝陽則對二車間主任吩咐道:“看到沒有?就要營造這種技術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圍!
老工人不能擺架子,新工人和女工同志們也要敢于發(fā)言。
要把這種討論,變成我們技術進步的動力!”
車間主任連忙點頭:“是是是,陳書記,我們一定落實好。
我們正在組織技術好的帶暫時跟不上的,爭取盡快讓所有人都掌握新標準。”
陳朝陽滿意點頭,目光掃過車間。
他看到新的工人同志們,在鄭教授的指導下,已經開始嘗試使用量具進行檢測,雖然動作還有些生疏,但眼神里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他也看到錢師傅雖然嘴上還嘟囔著,但也已經重新拿起工具,對著圖紙比劃起來。
帶著一車間熱火朝天的學習景象和二車間新舊觀念的激烈交鋒留下的深刻印象,陳朝陽與鄭春秋一行,終于踏入了三車間。
喜歡1949受傷轉業(yè)再上抗美援朝請大家收藏:()1949受傷轉業(yè)再上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