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陽看似溫和的話語,卻像一根細針,已經刺破了包裹在“大無畏精神”下的膿瘡一角。
馬保華和孫福山心中那剛剛放松的弦,不由得又繃緊了幾分。
而這個問題既專業(yè)又切中要害。
馬保華略一沉吟,立刻答道:“廳長您真是明察秋毫。
主要就是井下的一些老式電鉆、礦車,還有主巷道的通風機,都是服役十幾年的老家伙了,故障率比較高。
維護方面,我們肯定是盡全力保障,但有些關鍵備件,比如風機葉片、耐壓電纜,申請流程長,到位慢,確實影響了生產連續(xù)性?!?/p>
他立刻把設備問題巧妙地引向了上級物資調配的“客觀困難”。
陳朝陽表示理解地點點頭:“嗯,全國都面臨類似問題,不容易。
那么,針對這些老設備,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培訓是怎么安排的?
特別是新工人同志,如何確保他們能安全熟練地掌握?”
坐在一旁的孫福山接過話頭,語氣沉穩(wěn):
“陳廳長,這方面礦委高度重視。
我們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定期組織安全學習,由老師傅帶徒弟。
不過……”他推了推眼鏡,
“井下環(huán)境復雜,有些經驗確實需要時間積累,我們也擔心出現疏忽?!?/p>
陳朝陽看向孫福山:“孫書記說得對,安全是頭等大事。
培訓記錄和事故應急預案這些材料,方便的話,后續(xù)我想看一看?!?/p>
“好的,好的,我們盡快準備?!睂O福山連忙應下。
馬保華臉上堆起誠懇的笑容,仿佛說到了一件讓他頗感自豪的事情:
“陳廳長,說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回收率,我們礦上確實是想了不少土辦法,下了些功夫的,也取得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p>
他翻開筆記本,認真匯報,語氣帶著幾分邀功的意味:
“第一,我們大力開展了‘節(jié)約一顆釘、一度電、一滴油’的活動。
要求各班組嚴格控制材料領用,能修復的舊零件堅決不領新的,比如舊礦車輪胎,我們組織人手工補了又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