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一個聲音帶著明顯的怯意和迷信的恐懼,“…那可是皇陵啊…犯天條…點子太硬,怕遭報應…”
“報應個屁!”刀疤臉嗤笑一聲,將煙頭狠狠摁在濕漉漉的樹根上,發(fā)出“滋”的一聲輕響,“狗屁天條!
新朝廷?泥菩薩過河!探準了,下面金山銀海!比挖十個王爺墳都肥!干了這一票,幾輩子躺著吃香的喝辣的!”
…………
陳朝陽握著青銅殘片的手指猛地收緊,冰冷的金屬棱角深深硌進掌心,帶來尖銳的刺痛。
一股寒氣瞬間從尾椎骨炸開,直沖天靈蓋!十三陵!定陵?!長陵?!后世關(guān)于定陵發(fā)掘的慘痛記憶——技術(shù)落后導致的無價絲織品在接觸空氣瞬間碳化灰飛、
精美漆器崩解朽爛、無數(shù)有機文物化為烏有——如同噩夢般轟然涌入腦海!
一場無法挽回的民族文化浩劫!這幫亡命徒竟要用炸藥蠻干?!
而十三陵作為明朝皇帝的陵墓,其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都非常重要。
自清朝以來,滿族皇帝為了鞏固其對漢族的統(tǒng)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學習漢族文化是一個重要方面。
他們積極學習漢族的語言、文字、禮儀、制度等,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漢族人民。
此外,滿族皇帝對漢族最后一個明王朝的十三陵也給予了重重保護。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滿族皇帝認識到保護這些陵墓對于維護漢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認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確保其安全。
這些措施包括加強陵墓的守衛(wèi)、修繕和維護,以及制定相關(guān)的法律和規(guī)定來保護陵墓及其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和文物。
也有助于緩解滿漢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基于此十三陵中的國寶并沒有被挖掘出來,這使得這些珍貴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而十三陵所在的地方正好處于昌平的管轄范圍之內(nèi)。
這意味著昌平在保護和管理十三陵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聽到此處,他心中的怒火幾乎要沖破偽裝,但強大的理智瞬間將其死死壓回冰窖!現(xiàn)在動手?打草驚蛇!炸藥藏匿點、幕后上線、具體目標陵墓…
所有線索都將斷掉!必須忍!他喉結(jié)滾動,強行咽下翻涌的氣血,臉上卻堆起更濃的興趣,繼續(xù)用輕松的口吻和眼前叫小三的商販交流著青銅器造假的種種門道,
從“尿漚法”到“酸咬做銹”,再到書畫作偽的“米蟲啃噬”、瓷器“老底新接”的伎倆,侃侃而談,仿佛對身側(cè)咫尺之遙的驚天陰謀毫無察覺。
直到感覺情緒重新被“陳三爺”的殼子牢牢鎖住,他才不動聲色地放下青銅片,拍了拍手上的浮土:
“小三兄弟見識廣!今兒聊得痛快,改日再來討教!”說罷起身,看似隨意地走向“鬼市”里交易更頻繁、幾盞昏黃煤氣燈搖曳生煙的角落。
借著在路過一個堆滿舊書的攤子前駐足翻檢的掩護,他迅速向趙鵬遞去一個極其隱蔽、只有兩人才懂的眼神,同時嘴唇幾不可察地動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