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咱們社現(xiàn)在有五十戶入股,收了大概二十萬斤鮮薯?!崩蠒嫇芾惚P,
“出一百斤粉條,大概要用一千斤鮮薯。算上柴火、人工、還有買那幾口大鍋的錢……這成本……”
陳朝陽接過賬本,仔細地看著上面歪歪扭扭的數(shù)字。
他心算能力極強,很快便摸清了底細。
“成本不低?!彼畔沦~本,看向老李和幾位社委,“關鍵是,紅薯渣這部分成本,完全浪費了,沒有產(chǎn)生任何價值。
而且,粉條的市場價格有波動,如果銷路不暢,或者成本控制不好,社員年底分紅,恐怕不如預期。”
幾句話,點破了合作社表面繁榮下的隱憂。
“陳書記,不瞞您說,我們也愁啊?!币粋€社委嘆了口氣,“這紅薯渣,要是能變成錢,哪怕能讓社員多吃幾口肉,咱們這合作社,才算真的搞成了!”
陳朝陽目光掃過眾人:“光靠單一加工,抗風險能力太差。我們得把鏈條拉長,把浪費的東西,變成新的財富?!?/p>
他站起身,拿起石膏塊,在桌面上畫了起來:“看,紅薯—加工—粉條,這是第一條線。
剩下的紅薯渣,不能直接喂牲口,但可以發(fā)酵處理。”
“發(fā)酵?”眾人都愣住了。
“對。”陳朝陽解釋道,“找個大池子,或者挖個土窖,把紅薯渣和一部分麩皮、草糠混合,密封起來發(fā)酵一段時間。
這個過程能分解掉一些不易消化的物質(zhì),產(chǎn)生酒香,味道變好,營養(yǎng)也更容易吸收。
發(fā)酵好的飼料,豬、雞、羊都愛吃,長得快?!?/p>
他環(huán)視一圈,目光炯炯:“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建起豬圈、雞舍,搞家庭養(yǎng)殖。
合作社可以統(tǒng)一提供發(fā)酵好的飼料,社員分散養(yǎng)殖,豬糞雞糞再集中起來,就是上好的肥料,返還到地里,能肥田,能進一步改良咱們這蘇北的鹽堿地。
這就形成了一個‘紅薯加工-副產(chǎn)物飼料化-立體養(yǎng)殖-肥料還田’的循環(huán)。這才是合作社長久發(fā)展的路子!”
一番話,如同在昏暗的房間里點亮了一盞燈。
李生旺和鄉(xiāng)親們眼睛都亮了,他們哪里知道紅薯渣還能發(fā)酵,只知道就這樣,喂豬反正不吃……
正當眾人沉浸在陳朝陽描繪的藍圖里時,棚子外傳來一陣嘈雜聲和木桶碰撞的聲音。
陳朝陽循聲走出去,看到合作社的社員們,以及不少村民,正排著長隊,在一個露天的大水井邊打水。
井很深,井繩放下拉起都要費好大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