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賬的人懂“四柱”的形,力求賬面平衡,卻沒完全理解其“魂”——即賬目必須真實反映經(jīng)營活動的內(nèi)在邏輯。
這些異常點,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可能只是“賬記得有點亂”,但在他眼中,就像是平滑地毯上鼓起的包,異常扎眼。
但他沒有立刻點破。
他放下手中的出入庫賬本,又拿起補助發(fā)放清單,看似隨意地指著一個名字問道:
“保華同志,這個叫‘王秀英’的,是哪個工段的家屬?
我看她上個月出勤記錄是滿勤,補助卻沒比其他人多多少嘛?!?/p>
馬保華心里一緊,趕緊湊過來看,嘴上應(yīng)付道:“王秀英?哦,好像是掘進隊老李家的,家里孩子多,困難,是挺能干的……”
他試圖用“困難”來模糊焦點。
陳朝陽不接話,又指向另一處:
“還有,我看這篩選量,雨季七八月份反而比春秋天還高?
下雨天矸石潮濕,更難篩選,這產(chǎn)量是怎么上去的?工人們克服了很大困難吧?”
這個問題更加刁鉆,直接指向了數(shù)據(jù)與常理的矛盾。
馬保華的額頭開始滲汗,支吾著:“這個……可能是當時……可能是記錄的時候有點誤差,或者……或者是家屬們積極性高……”
孫福山見勢不妙,趕緊打圓場:“陳廳長,這些陳年舊賬,記錄難免有些疏漏。
關(guān)鍵是咱們礦上大局是好的,生產(chǎn)任務(wù)……”
“賬目是管理的基礎(chǔ),細節(jié)決定成敗。”陳朝陽打斷他,語氣依舊平靜,“疏漏多了,就容易出大問題。
就像井下的支護,看著是小問題,積累起來就是塌天的大禍。”
如此這又看了一個小時后,他才合上賬本,身體微微后靠,目光掃過馬保華和孫福山:
“這些賬本,我先帶回去慢慢看。
另外,我需要篩選場最近三個月,每一天的原始過磅單、領(lǐng)料單,以及補助發(fā)放的簽收記錄底單。所有的,一張都不能少。”
他特別強調(diào)“原始”和“底單”。
賬本可以做,但分散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經(jīng)手人眾多的原始單據(jù),要想做得天衣無縫,難度極大,而且更容易比對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