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充滿了野性、蓬勃的生命力,與朝鮮戰(zhàn)場上滿目瘡痍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陳朝陽久久地凝視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似被這自然的美景悄然撫平了一絲。
他看到了這片土地的堅韌與豐饒,也更堅定了要守護好這一切的決心。
數(shù)天的旅程,一場從戰(zhàn)爭走向和平、從毀滅走向新生的緩慢過渡。
他是在戰(zhàn)爭的血管中艱難逆行,但目光所及,心之所向,已是一片亟待建設、充滿無限希望的熱土。
嗚——
汽笛長鳴,一列掛著軍牌、風塵仆仆的專列緩緩駛?cè)肓饲伴T火車站。
與普通客車的喧鬧不同,軍列所在的整個站臺早已實施了臨時管制。
氣氛遠非“肅穆”可以形容,而是帶著一種高度戒備的緊繃感。
月臺兩端和所有入口處,由多名佩戴“糾察”臂章、神情冷峻的士兵設立了嚴密的警戒線,他們持槍而立,目光如炬,警惕地掃視著任何可能的異常。
此外,還能看到一些身著便衣、但行為舉止干練的人員散布在人群外圍和關(guān)鍵位置,他們的視線不斷在旅客和工作人員臉上逡巡,這是公安部或保衛(wèi)部門的人員,負責反特和甄別。
盡管有管制,但站臺遠處和通道口依然聚集了不少好奇的市民。
他們被攔在警戒線外,踮腳張望,低聲議論,但氣氛不再是輕松的好奇,而是帶著對這個陣仗的敬畏和對“來了大人物”的猜測。
小販和搬運工也早已被勸離或限制在特定區(qū)域。
整個場面?zhèn)鬟_出一個清晰的信息:安全是絕對的第一優(yōu)先級,不容有任何閃失。
車廂門打開,負責本次軍列運行的軍事代表胡遠昭率先跳下車,他的神色在精干之外更添了幾分鄭重,
迅速與站臺上一位負責安保的軍官交換了一下眼神,確認安全無誤后,才轉(zhuǎn)身向車內(nèi)立正報告:
“報告首長,專列已安全抵達北平前門車站,一路順利,請指示!”
陳朝陽的身影出現(xiàn)在車門口。
他依舊穿著沒有任何銜級標識的棉軍裝,唯一的身份象征是上衣口袋里的派克鋼筆和腰間那把繳獲的柯爾特手槍。
他眉宇間難掩長途旅行的疲憊,以及一絲即將面對老首長的激動心情。
他回了一個禮,聲音平穩(wěn):
“辛苦了,遠昭同志。感謝一路上鐵道兵戰(zhàn)友的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