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是巧匠難為無器之活!”
陳朝陽靜靜聽著,沒有打斷。
直到兩人說完,他才拿起那本原材料入庫檢驗單,翻到最近幾個月,指著上面的記錄:
“二位說的困難,我理解,全國都困難。但是,”他加重了語氣,
“為什么入庫單上記錄的蘇北大興煤礦發(fā)來的三批動力煤,發(fā)熱量檢測值波動如此之大?
最低的這一批,甚至遠低于合同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而且矸石含量明顯超標。
這樣的煤,怎么能讓爐溫達標?
又怎么會不浪費燃料、不影響鋼鐵質量?”
李衛(wèi)國和趙德柱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難看。
資金和備件問題可以推給上級,但這劣質煤入庫,可是發(fā)生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
趙德柱硬著頭皮回答,語氣里透著一絲心虛:“廳長,這個問題……我們也向礦務局反映過。
那邊回復說,井下煤層條件變化,也是難免……而且,現(xiàn)在運輸緊張,能按時運到就不錯了,我們檢驗科也……
也不敢卡得太死,怕影響生產?!?/p>
“怕影響生產?”陳朝陽的目光銳利起來,“用劣質煤,導致爐溫不穩(wěn),廢品率升高,產量反而下降,這難道就不是影響生產?
因為煤質問題導致設備非正常損耗加劇,這難道不是更大的浪費?”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不高,卻有壓迫感:“還是說,這批煤的采購價,本身就‘物有所值’?”
最后四個字,他咬得很輕,卻像重錘一樣敲在兩人心上。
李衛(wèi)國猛地抬頭,臉色煞白:“陳廳長,您這話是什么意思?
我們可都是按規(guī)矩辦事,采購流程都是走的廠務會決議,有記錄的!”
“規(guī)矩?”陳朝陽拿起一份財務簡報,“那我再問一個關于‘規(guī)矩’的問題?!?/p>
“根據省工業(yè)廳上月下發(fā)的文件,第二季度針對重點企業(yè)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金陵廠應該分到十五億。
這筆錢,專項專用。
為什么賬面上顯示,這筆錢只停留了三天,就轉到了‘京州市生產生活資料協(xié)調辦公室’的一個賬戶上?轉賬理由是‘暫借周轉,統(tǒng)一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