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受過現代西方醫(yī)學嚴格教育的人,他對“氣場”這類帶有玄學色彩的詞匯,本能地持保留甚至懷疑態(tài)度。這太不科學了!氣場是什么?能量場?磁場?還是一種心理感覺?
他的第一反應是困惑,甚至有一絲隱隱的失望。難道微晶子這樣一位讓他深感敬畏的老人,也會相信這些虛無縹緲、無法證偽的東西嗎?
他看著那個角落,努力想“感受”一下所謂的“不佳氣場”,但他能感知到的,只有視覺上的骯臟,嗅覺上殘留的煙臭和痰液腥臊,以及基于經驗判斷的、那里曾發(fā)生過無數負面沖突的認知。所謂的“氣場”,在哪里?
陳墨臉上的困惑和那種屬于知識分子的、下意識的懷疑,沒有逃過微晶子的眼睛。老人并沒有因為他的懷疑而不悅,反而像是早已預料到他的反應。他沒有試圖去解釋“氣場”究竟是什么,那似乎是一個過于復雜且因人而異的概念。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他只是將目光重新投向那個角落,然后用一種更易于理解的方式,緩緩引導:
“你且看那處,”他的聲音平和,帶著一種啟發(fā)式的耐心,“光線最暗,通風最差,人心積聚之惡念、之怨氣、之暴戾,日久年深,浸透磚石。”
他頓了頓,讓陳墨自己去觀察和體會,然后繼續(xù)說道:
“掃去表面污垢,易。然,其內里沉淀之‘濁’,非清水與掃帚能化解。強行清除,猶如揚湯止沸,非但不能凈化,反而易攪動沉淀,讓那無形之‘濁’,沾染掃帚,更甚者,侵擾清掃者自身心神。”
微晶子的話語,像是一把鑰匙,輕輕打開了陳墨思維中的另一扇門。
他不再執(zhí)著于“氣場”這個抽象名詞的科學性,而是開始理解微晶子話語背后所指的實質——那是一種長期積累的、無形的負面能量場域。
這個場域,是由人的情緒(憤怒、絕望、怨恨)、行為(沖突、欺凌)、甚至是不幸的事件(那里是否曾發(fā)生過更嚴重的事情?)長期作用而形成的。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或許真的能夠被某些感知敏銳的人(比如微晶子)所察覺,并且確實能對身處其中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陳墨回想起自己剛入獄時,每次經過那個食堂后門的轉角,或者靠近禁閉室附近時,確實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陣心悸、壓抑,或者情緒變得格外煩躁。他之前只以為是心理作用,或者是環(huán)境使然。但現在看來,那或許就是微晶子所說的“不佳氣場”在無形中影響著他?
而微晶子避開這些地方,并非懶惰或迷信,而是一種基于深刻洞察的、高度的智慧和自我保護!
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塵?!笨梢郧鍜撸男皾釟狻毙枰?guī)避。他并非沒有能力去面對,而是選擇了更明智、更有效的方式——不與之正面糾纏,避免無謂的能量消耗和精神污染。這就像一位高明的醫(yī)生,不僅懂得如何治病,更懂得如何“避邪”,如何在一個充滿病氣的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不受侵擾。
這與中醫(yī)理論中的“避其毒氣”、“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思想,何其相似!中醫(yī)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強調避開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襲。微晶子的做法,不過是把這種智慧應用在了這個特殊的、充滿“負面能量”的環(huán)境里!
想通了這一點,陳墨心中豁然開朗!那絲懷疑瞬間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的敬佩和恍然。
他看著微晶子,眼神變得無比明亮,充滿了求知的渴望:“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有些負面的東西,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根深蒂固,與其耗費心力去強行改變,不如暫時避開,保持距離,以免自身受到污染和消耗?”
微晶子看著陳墨眼中那領悟的光芒,微微頷首,臉上似乎掠過一絲極淡的、幾乎無法察覺的欣慰。他沒有直接肯定,而是將目光投向更遠處那條幽深、仿佛沒有盡頭的監(jiān)獄走廊,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聲音蒼老卻帶著穿透時空的力量:
“紅塵如是,人心亦如是。”
“有些角落,需時常拂拭,光才能照進來?!?/p>
“有些角落,知其污濁,繞行即可。糾纏深陷,徒耗精神,不如專注于……能照亮之處?!?/p>
此言一出,如同暮鼓晨鐘,在陳墨腦海中轟然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