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民醫(yī)院年度實習生技能大賽,是院內(nèi)一項備受矚目的傳統(tǒng)賽事,不僅關系到實習生的個人榮譽和未來留院評價,更是各科室展示教學成果、比拼后備力量的舞臺。今年的比賽,恰逢醫(yī)院大力推動中西醫(yī)結合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常規(guī)的西醫(yī)技能項目之外,特別增設了“傳統(tǒng)醫(yī)學技能”板塊,其中“古典針法操作”與“中藥辨識與炮制”成為了重頭戲,權重極高。
消息公布,中醫(yī)科內(nèi)部氣氛微妙。所有人都知道,這幾乎是專為陳墨、孫小軍這一批實習生設置的“擂臺”。孫小軍摩拳擦掌,志在必得。他認為這是挽回顏面、徹底碾壓陳墨的絕佳機會。在他看來,陳墨那些“故弄玄虛”的東西,到了標準化、量化的賽場上,必然原形畢露。他早已利用家庭背景,提前了解了部分比賽流程和評委構成,并進行了針對性訓練,自信準備充分。
陳墨對此則顯得平靜得多。他并未將比賽視為與他人一較高下的戰(zhàn)場,而是看作一次檢驗自身所學、查漏補缺的寶貴機會。他依舊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白天接診、跟師學習,晚上則系統(tǒng)復習經(jīng)典,或在模型上反復練習針法,力求每一針都達到“穩(wěn)、準、輕、巧”的境界。對于中藥辨識,他更是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僅要求認出藥材,更要能道出其產(chǎn)地、采收時節(jié)、炮制方法對藥性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深厚的理論積累和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
大賽當日,醫(yī)院大禮堂座無虛席,院領導、各科室主任、帶教老師以及眾多醫(yī)護人員皆到場觀摩。氣氛莊重而熱烈。
首先進行的是“古典針法操作”項目。比賽要求在覆蓋著仿生硅膠的經(jīng)絡模型上,精確刺入指定的穴位,并模擬出“燒山火”、“透天涼”等古典復式手法,由傳感器和資深針灸專家共同評判進針角度、深度、手法流暢度以及模擬的“得氣”效應。
孫小軍抽簽在先。他深吸一口氣,走上操作臺,動作標準,如同演練過無數(shù)次。他選穴準確,進針果斷,試圖展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代精英”的精準與效率。然而,當他試圖完成“燒山火”手法(模擬補法,要求產(chǎn)生溫熱感)時,動作卻顯得有些機械和刻意,雖然傳感器顯示他完成了規(guī)定的提插捻轉(zhuǎn)組合,但一旁觀摩的幾位老專家卻微微搖頭。一位評委低聲對旁邊的人說:“形似而神非,徒具其表,未得‘氣’之精髓,如同無源之火,難以持續(xù)?!?/p>
輪到陳墨。他緩步上臺,先是對著模型微微頷首,仿佛在對待一位真正的患者。他沒有急于下針,而是靜立片刻,調(diào)整呼吸,整個人進入一種沉靜專注的狀態(tài)。當他拿起銀針時,手指穩(wěn)定得如同磐石。進針時,動作輕柔如羽毛拂過,幾乎感覺不到阻力,針體卻已精準地到達所需深度。隨后,他手腕微動,指尖輕捻,一套“燒山火”手法如行云流水般施展開來。沒有刻意的炫技,只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律感。更令人驚嘆的是,連接模型的顯示器上,代表“得氣”和“熱感”的指標曲線,竟然呈現(xiàn)出一種自然而飽滿的攀升態(tài)勢,仿佛真的有一股暖流在經(jīng)絡中生成、運行。
“好!”臺下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針灸專家忍不住低喝一聲,眼中滿是贊賞,“心手合一,意到氣到,這才是真正的古典針法!這小子,了不得!”
高下立判。陳墨在這一項上毫無懸念地獲得了最高分。
接下來的“中藥辨識與炮制”項目,更是將比賽推向了高潮。比賽分為三輪:第一輪“蒙眼辨藥”,要求蒙上眼睛,僅憑嗅聞和觸摸,在五分鐘內(nèi)識別出二十種形態(tài)、氣味相近的藥材;第二輪“真?zhèn)蝺?yōu)劣鑒別”,需要在混有偽品、劣質(zhì)品的藥材中,快速準確地挑出正品并說明理由;第三輪“臨方炮制”,根據(jù)隨機抽取的古方要求,現(xiàn)場對提供的原材料進行簡單的炮制加工。
這一項,孫小軍準備得尤為“充分”,他甚至背下了一些常見偽劣藥材的圖片特征。然而,當真正蒙上眼睛,失去視覺依賴,僅憑指尖的觸感和鼻端的香氣去辨別那些干燥的根莖、果實、菌核時,他徹底慌了神。平日里過于依賴書本知識和圖像記憶,缺乏與藥材“肌膚相親”的深度接觸,導致他手指僵硬,嗅覺遲鈍,錯漏百出,將香附認成了三棱,將浙貝母誤判為川貝母…引得臺下陣陣低低的議論和竊笑。他額頭冒汗,勉強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正確率卻慘不忍睹。
而陳墨,當他被蒙上雙眼,站在那排藥材前時,卻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深吸一口氣,指尖輕柔地拂過每一種藥材,感受其紋理、質(zhì)地、輕重;他仔細嗅聞著空氣中那復雜而細微的藥香,如同一位老友在辨認熟悉的氣息。
“這是蒼術,斷面朱砂點明顯,香氣辛烈而燥…”
“這是丹參,表面棕紅,質(zhì)脆易斷,氣微香…”
“這是茯苓,體重質(zhì)堅,斷面顆粒性,嚼之粘牙…”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他語速平穩(wěn),準確無誤地報出每一種藥材的名稱和關鍵鑒別特征,甚至能說出:“此當歸尾油氣不足,恐是陳貨或儲存不當。”其精準與嫻熟,令評委和觀眾嘆為觀止。中藥顧問秦永年老先生坐在評委席上,微微頷首,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激賞。
第二輪真?zhèn)舞b別,陳墨更是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眼力與知識儲備。他不僅能快速指出混入的偽品,如用白芍根莖染色冒充的赤芍,用其他植物根莖雕刻偽制的天麻,更能詳細闡述其與正品在來源、性狀、顯微特征乃至化學成分上的差異,引經(jīng)據(jù)典,言之有物。而孫小軍則顯得左支右絀,對一些制作精良的偽品難以分辨,甚至將一些因炮制火候不當導致的劣質(zhì)藥材當成了正品。
第三輪臨方炮制,陳墨抽到的是“蜜炙甘草”。他操作熟練,對火候、蜜量、翻炒手法的掌控恰到好處,最終制成的蜜炙甘草色澤金黃,不焦不黏,蜜液滲透均勻,藥香與蜜香融合完美。而孫小軍抽到的“酒炒當歸”則因火候過大,部分藥材邊緣已現(xiàn)焦糊,酒氣揮發(fā)殆盡,反而帶出了苦味,可謂失敗。
比賽結果毫無懸念。陳墨以絕對優(yōu)勢奪得“傳統(tǒng)醫(yī)學技能”板塊總分第一,尤其是在中藥辨識項目上獲得了近乎滿分的成績。而孫小軍,則不幸地名列榜尾,尤其是在他原本寄予厚望的中藥項目上,得分低得可憐。
頒獎環(huán)節(jié),當陳墨從院領導手中接過象征榮譽的證書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王嫣然和李夢瑤更是激動地用力鼓掌,眼中充滿了自豪。陳墨站在臺上,神情依舊謙遜平和,他向評委、向帶教老師、向臺下所有同行深深鞠躬。此刻,他心中充盈的并非驕傲,而是一種“道不孤,必有鄰”的欣慰。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深厚底蘊與獨特價值,也為中醫(yī)科爭得了榮譽。
而坐在臺下角落里的孫小軍,臉色鐵青,雙拳緊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滲出血絲也渾然不覺。他聽著周圍人對陳墨的贊揚,看著陳墨在聚光燈下那沉靜的身影,感覺每一句贊美、每一道目光都像鞭子一樣抽打在他的臉上、心上!恥辱!前所未有的恥辱!
他所有的精心準備、所有的投機取巧,在陳墨那扎實到可怕的功底面前,都成了不堪一擊的笑話!他不僅沒能挽回顏面,反而在全國同仁面前,將自己的不學無術暴露無遺!
“陳墨…陳墨!”他在心中瘋狂地嘶吼,嫉恨的毒火幾乎要將他的理智焚燒殆盡,“你讓我如此難堪!我絕不會放過你!絕不會!”
這場技能大賽,如同一面照妖鏡,清晰地映照出何為真才實學,何為虛浮無根。陳墨的勝利,是他無數(shù)個日夜?jié)撔你@研、與經(jīng)典對話、與臨床結合的必然結果;而孫小軍的慘敗,則是他心術不正、急功近利、忽視根基積累的必然下場。人生的意義,在這場公平的較量中得以彰顯:真正的價值與尊嚴,從來不是靠投機取巧或打壓他人所能獲得,而是源于對自身領域的無限熱愛、不懈探索與腳踏實地地積累。如同良種深植于沃土,方能經(jīng)得起風雨,最終結出碩果;而稗草雖一時招搖,終將在考驗面前原形畢露,被無情淘汰。陳墨用他的行動詮釋了“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深刻內(nèi)涵,他的光芒,源于內(nèi)在的充實與堅定,任何外在的詆毀與算計,都無法將其掩蓋。
喜歡神醫(yī)闖關中請大家收藏:()神醫(yī)闖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