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征:雖有壓痛、肌緊張,但反跳痛不劇烈,體溫不高,說明熱毒壅盛、血肉腐敗之象不顯。
·舌脈:舌質暗紅有瘀點,苔白膩,脈弦澀。這是非常典型的氣機郁滯、血行不暢(氣滯血瘀)之象。弦脈主痛、主氣郁,澀脈主血瘀,舌象更是佐證。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整體分析:患者可能平素就有情志不舒或飲食不節(jié)導致肝氣不舒(弦脈),脾胃運化失調(苔膩,飯后發(fā)?。4舜我蝻嬍痴T發(fā),氣機驟然壅滯于腸道,不通則痛(初起脹痛)。氣滯推動無力,導致血液運行也隨之凝澀,形成血瘀,疼痛由脹轉刺,固定不移。其熱象不重,更多是氣血郁遏化生的低熱。
這與典型的、熱毒熾盛的急性闌尾炎(中醫(yī)稱腸癰,多屬濕熱瘀滯或熱毒壅盛)在病機上有著細微卻關鍵的區(qū)別。若按腸癰用大量清熱解毒、攻下逐瘀的猛藥,可能不僅效果不佳,反而會進一步損傷患者本已紊亂的氣機,甚至引邪深入。
想到這里,陳墨心中已有決斷。他直起身,對患者和家屬清晰地說道:
“根據(jù)目前的檢查,您先生的情況,從我們中醫(yī)的角度看,考慮是‘氣滯血瘀’導致的急性腹痛。簡單說,就是身體里的氣機不通,血液運行也不暢,堵在了右下腹這個地方,所以產生了劇烈的刺痛?!?/p>
他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這和典型的、需要立刻手術的闌尾炎在表現(xiàn)上有些相似,但根源和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目前看來,暫時沒有出現(xiàn)需要緊急外科手術的明確指征,比如高燒、腹膜炎范圍擴大等。”
家屬急切地問:“那…那怎么辦?不用手術嗎?就讓他這么疼著?”
“當然不是?!标惸练€(wěn)地回答,“我們可以先用中藥疏通氣血,止痛為先。如果用藥后疼痛能明顯緩解,體征穩(wěn)定,就可以繼續(xù)觀察,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創(chuàng)傷。如果情況沒有好轉,或者出現(xiàn)加重,我們會立刻請外科醫(yī)生會診,絕不耽誤?!?/p>
他看向患者,目光堅定而充滿安撫:“您放心,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用最合適的方法為您解除痛苦。”
患者虛弱地點了點頭,眼神中透出一絲信任。
陳墨立刻轉向護士小林:“小林,記錄一下。患者張某,男,45歲,診斷:腹痛(氣滯血瘀證)。生命體征持續(xù)監(jiān)測,每半小時記錄一次。我準備開具中藥方劑?!?/p>
他快步回到辦公室,大腦飛速運轉,斟酌方藥。氣滯血瘀,法當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他提筆在處方箋上寫下:
方名:膈下逐瘀湯加減
組成:
·桃仁(9克)-破血行瘀
·紅花(6克)-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
·赤芍(12克)-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川芎(9克)-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枳殼(9克)-破氣行滯,消積除脹
·延胡索(12克)-活血,行氣,止痛,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烏藥(9克)-行氣止痛,溫腎散寒,防諸藥寒涼
·甘草(6克)-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此方以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中的膈下逐瘀湯為底方,重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去掉了原方中某些攻伐過猛或不太對證的藥物,加入了擅治各種疼痛的延胡索,以及能行氣散寒、防止寒涼凝血留瘀的烏藥,使得方劑更貼合患者當前氣滯血瘀、疼痛劇烈的證候。
他再次核對了一遍劑量和配伍,確認無誤后,將處方交給小林:“小林,這是處方,立刻聯(lián)系中藥房值班藥師,緊急配藥,煎好后馬上送來。另外,在病歷上詳細記錄我的查體情況、辨證依據(jù)和用藥方案。”
“好的,陳醫(yī)生!”小林接過處方,立刻小跑著去執(zhí)行。
陳墨則回到處置室,守在患者身邊,密切觀察著他的任何細微變化。他知道,這第一關,他必須憑借扎實的辨證和精準的用藥闖過去。這不僅關乎這位患者的安危,也關乎他能否在孫小軍布下的這場局中,穩(wěn)住陣腳。他就像一位沉穩(wěn)的舵手,在暗夜與風浪中,憑借經(jīng)驗和智慧,小心翼翼地引領著生命之舟,駛向安全的彼岸。而此刻,他所有的專注與仁心,都凝聚在這位素昧平生的患者身上。
喜歡神醫(yī)闖關中請大家收藏:()神醫(yī)闖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