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這兒,窯門四周得用耐火泥封得死死的,不然熱氣全跑出去了,那燒多少柴火不都白費了嘛!”
“我的老天爺,以前就知道悶頭使傻力氣,哪曉得這里頭有這么多講究??!”
說干就干,他們立刻叮叮當當開始改造。
等下一窯磚燒好出爐,燒制的時間縮短了,可成品的質(zhì)量卻是從來沒有過的好。
那青黑色的磚體,又硬又密實,兩塊磚相互敲擊,發(fā)出的聲音清脆得就跟磬一樣。
那些平日里叼著煙袋鍋的老窯工,這下徹底沒話說了,只能嘬著牙花子,小聲嘀咕。
“嘿,不得不說,讀書人的腦子……就是不一樣啊?!?/p>
就連養(yǎng)豬場的劉老三,也拿著一個掉了皮的作業(yè)本,每天像模像樣地做記錄。
“三號圈,有十頭豬崽,今天吃了八斤半玉米面,三斤麩皮,兩斤豆餅……”
他還拉著養(yǎng)豬的老手王老蔫一起商量。
“老蔫兒叔,豆餅確實能催豬長膘,可這玩意兒貴啊。光喂玉米粉吧,豬又長不起來。咱得算出一個最省錢,豬還能長得快的配比才行!”
就這么著,知識在紅星大隊的每個角落里都扎下了根,開始發(fā)芽生長。
工坊的效率提高了,地里的成本降低了,豬養(yǎng)得壯實了,磚燒得更硬了。
這一點一滴的小改變,等到年底分紅的時候,就匯聚成了堆積如山的真金白銀。
又到了一年年底。
紅星大隊的糧倉里,金燦燦的稻谷堆得像小山一樣高,會計老鐘數(shù)著工坊送來的分紅款,那厚厚的一沓大團結(jié),數(shù)得手指都抽筋了。
可一溝之隔的躍進大隊,氣氛卻壓抑得像冰窖一樣。
徐隊長蹲在自家那癟塌塌的稻谷堆前,社員們的眼神里全是怨氣。
“瞅瞅人家紅星大隊!那稻穗彎得都快碰到地了!再看看咱們的!”
“都是一樣的種子,人家畝產(chǎn)一千六百斤!咱們才五百出頭!這找誰說理去?”
“怨誰呀?當初不讓跟著人家學,凈想著走歪門邪道,現(xiàn)在傻眼了吧!”
紅旗、前進那幾個大隊的隊長們湊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說啥好,只能一個勁兒地嘆氣。
他們心里比誰都清楚。
紅星大隊能有今天,秘訣可不是沈大夫,也不是李隊長。
而是那間夜校里,每天晚上都一直亮著的煤油燈。
是那些以前被覺得“沒啥用”的知識,最后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糧食和大把的鈔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