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啊,丈夫張博文不用去那種偏遠的地方放牧,沈君蘭覺得這挺好的。
雖說體力活累是累了點,可大家一起干活,只要不惹是生非,日子總歸能平平安安的。
他們下放的這個生產(chǎn)隊在河谷地帶,氣候又濕又熱,一年居然能種三季谷子。
不過呢,土地肥力跟不上,所以一般就種兩季。
再過大概二十天,第二季谷子就要收割啦,隊里把男人們都派去清理田間的溝渠,為秋收做準備。
男人們走了之后,沈君蘭就跟著幾個下放家屬,在一個老婆子的帶領下,一人領了個籮筐,往山上出發(fā)了。
在這個季節(jié),山上海拔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核桃、板栗、松子、八角掛滿了枝頭。
采摘下來后,由生產(chǎn)隊統(tǒng)一賣給收購站,然后再根據(jù)采摘的數(shù)量、路程遠近、收購價格這些,折算成當天的工分。
一路上,總有人趁著別人不注意,偷偷往嘴里塞幾顆果子。
沈君蘭就當沒看見。
她是下放人員,本來就處在風口浪尖上,女人之間的那些是非又特別復雜。
要是被人抓住把柄去舉報了,那麻煩可就沒完沒了。
特別是秦懷玉,她那充滿怨毒的眼神,一直遠遠地盯著沈君蘭,就盼著她犯錯,好看沈家的笑話呢。
這個時候,西南特產(chǎn)的各種菌子采摘期剛過,想吃的話就得等到明年開春了。
不過說到采山貨,沈君蘭那可是絕對的行家。
帶隊的老婆子叫吳娟,她特別認真地教沈君蘭怎么挑選,說要選個頭飽滿的,太小的就留在樹上。
沈君蘭裝得可像了,一副剛到這兒啥都不懂的樣子,學得特別認真,可動作故意放慢。
學太快容易招人懷疑,采太多交上去自己也心疼,沒必要嘛。
當然啦,這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等拐進一處沒人能看見的密林,她意念一掃,那些長在高處枝頭、別人根本夠不著的飽滿果實,就一片一片地消失了,悄無聲息地進了她的空間。
沒一會兒,空間里就多了幾十斤山貨,足夠自家慢慢吃了。
吳娟見沈君蘭上手挺快,就放心地說:“你自己找地方采吧,別離大家太遠哈,要是有危險就喊一聲。我也得趕緊的了,采的量不夠,工分就少,這工分可都是糧食??!”
吳娟原本是海市來的教書先生,兩年前下放到了這里。
前世沈君蘭和她關(guān)系挺好的,知道她表面上冷冷的,其實心地善良。
不過這兩年的艱難日子,在她臉上刻下了好多和年齡不相符的滄桑,才四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就跟六十歲的老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