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的煙囪冒著青煙,晚上燈也不會滅,肯定又在琢磨新機器。
她握緊林燁的手,笑了:“咱們才剛開始。這屆博覽會只是頭一回,以后每年都辦,讓咱們的東西走出去,也學別人的好東西。”
“將來,波斯商路上能有咱們的蒸汽商隊;拂林港口能停咱們的船;天竺寺廟里,和尚能用算術(shù)管糧食,用印刷術(shù)印佛經(jīng)——那才是真的‘文明照亮全世界’?!?/p>
博覽會第三天,各國使節(jié)聚在一塊兒,簽了份《汴梁文明交流公約》。
上面寫得明白:“每年辦一次萬國博覽會,互派學者學習,共享能用的技術(shù),做生意要公平,不欺負人。”
利奧代表拂林簽字時,舉著筆大聲說:“乾朝點燃的火,能照亮全世界!拂林愿意當傳火的人,跟乾朝一起,讓更多人過好日子!”
秋分最后一天,博覽會散了。
高昌使者帶著雜交稻種和曲轅犁,急著回去春耕;
波斯商人訂了十臺蒸汽機,要改紡織工坊;
天竺和尚抱著活字印刷工具,想在寺廟開“識字班”;
利奧揣著議會制度資料和機械圖紙,要回拂林說服國王。
汴梁城的晚上,博覽園的燈滅了,但乾朝的“火”沒滅。
鐵路勘探隊的篝火在曠野里亮著;
格物院的機器還在響;
議事院的人還在討論“下次博覽會加什么展臺”。
林燁站在承天殿窗前,看著外面的燈火,心里清楚:
打仗能占土地,但傳不去文明;
只有平等地教、實在地幫,才能讓人心服。
乾朝的故事,還長著呢。
這把“文明之火”,從汴梁燒起,早晚要燎原,照亮整個世界。
喜歡軍工帝國:從流放邊疆開始請大家收藏:()軍工帝國:從流放邊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