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內耗,我們不必急攻?!彼Z氣沉穩(wěn),“先幫西部部族開墾荒地,建糧倉,通水渠,讓他們更信北境。此戰(zhàn)我們贏在持久?!?/p>
巴圖站起身:“雪狼部獵道旁有片沃土,若能引溪灌溉,可種春麥?!?/p>
“好!”林燁落筆標注,“工兵營調二十人,帶曲轅犁與水車圖紙,下周就動工。我們不只打仗,更要建家?!?/p>
眾將振奮,地圖上的紅點,漸漸連成一片生機。
京都,戶部衙門。
周維楨再次上書:“平北捐已激起民變,江南動搖,懇請陛下暫緩北境戰(zhàn)事,先安撫江南,重聚民心?!?/p>
三皇子覽奏,冷笑:“周維楨與江南士紳勾連,此疏實為動搖軍心,通敵之兆!”
當夜,圣旨下達:周維楨革去戶部侍郎之職,留京聽用,實則軟禁于府。
他獨坐書房,望著窗外冷月,喃喃:“忠言逆耳,國將不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江南蘇州,寒夜。
一戶人家,孩童因無糧啼哭,母親只能以米湯哄慰。窗外,差役敲門催捐,燈籠晃動如鬼火。
與此同時,北境鹽湖寨。
柳娘子正組織婦人分發(fā)新磨的面粉,灶上蒸著饅頭。孩子們圍在鍋邊,眼巴巴等著。一個孩子拿到熱騰騰的饅頭,咧嘴笑了:“娘,明天還能上學嗎?”
“能!”柳娘子摸摸他的頭,“北境的孩子,有書讀,有飯吃?!?/p>
風雪中,鹽湖寨的燈火,溫暖如春。
(第六十五章完)
帝國的崩潰,從來不是因為敵人太強,而是因為自己先碎了。
它擁有龐大的軍隊、古老的制度、輝煌的過去,卻失去了凝聚人心的能力,失去了回應時代的能力,更失去了為蒼生計的道義。
而北境,雖處邊陲,卻以技術為橋,以民生為本,以文明為旗,在荒原上建起一座新的燈塔。
當?shù)蹏诔蒙蠣幷摗罢l該負責”時,北境在工坊里討論“如何興農”;當江南百姓因無糧而啼哭時,鹽湖寨的孩子正捧著饅頭走進學堂;當太子與三皇子互相攻訐時,林燁正與部族首領共繪開墾圖。
勝負之機,不在戰(zhàn)場,而在民心;興亡之理,不在兵甲,而在仁政。
韓虎望著風雪中的棱堡,終于明白——他守護的,不只是邊疆,而是一個正在重生的文明。
而帝國,正被自己的重量,緩緩壓垮。
喜歡軍工帝國:從流放邊疆開始請大家收藏:()軍工帝國:從流放邊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