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大洋捷報,星圖初展露鋒芒
格物院的內燃機還在黑山坳“突突”響,星火港電報局的機房里,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嘀嗒”聲。
這聲音不一般——是實驗性短距離海底電報線傳過來的,還是遠洋“星圖計劃”的第一份越洋捷報!
報務員手指翻飛,電碼飛快譯在紙上。當“發(fā)現(xiàn)廣袤大陸、高產薯類、鳥糞石礦”這幾個字跳出來時,他手都抖了,幾乎是踉蹌著沖出機房,朝著承天殿的方向狂奔。
此時的承天殿,林燁正跟工務司、民務司的官員聊內燃機裝車的事,案頭還攤著動力司送來的汽油產量報表。
“乾主!星火港急報!”
驛卒捧著電報沖進來,高聲念出鄭滄瀾的奏報。
殿內瞬間靜得能聽見呼吸聲,下一秒就爆發(fā)出不敢置信的驚嘆——
“臣滄瀾謹奏:艦隊往東南開了四十多天,過了萬里大海,在赤道南邊見著一片大大陸!”
“那地方暖和,草長得旺,當?shù)夭柯鋾N地,種著一種塊莖薯類,一畝能收三十石!又好種又耐旱,能救活好多人!”
“海邊還有大堆鳥糞石礦,臣驗過了,里面全是磷,是肥田的好東西!臣已經跟當?shù)刈畲蟮摹ノ岵俊Y盟,把他們的良港改成‘新越港’,以后能通商,海圖、薯種圖樣、鳥糞石樣本都隨信送回來了……”
“三十石畝產?!”
民務司柳娘子“騰”地站起來,手里的筆“啪”掉在案上,聲音都變調了:“中原最好的水田,一畝也才收三石!這薯類能頂十倍?要是引到中原,多少流民能有飯吃??!”
軍務司趙鐵柱也瞪大了眼,粗著嗓子喊:“鳥糞石是肥田寶?咱們北境的地越來越瘦,要是用上這東西,糧食至少能多收三成!以后軍隊的糧草,再也不用愁了!”
這哪是簡單的找著塊新地?這是挖到了關乎乾朝根基的寶貝!
高產薯類能解決人口多了沒飯吃的問題,鳥糞石能救中原、北境的瘦地,新越港還能開一條新的遠洋商路。
林燁捏著電報,手指反復摩挲“新越港”三個字,眼里閃著光:“鄭滄瀾沒讓人失望!這‘星圖計劃’,真是挖到寶了!”
他當即起身,連下三道令,聲音鏗鏘有力:
“第一道令!工務司馬上準備‘運輸艦隊’,從現(xiàn)有的‘探索級’船里挑五艘,加做大貨艙,配上最新的航海鐘和六分儀,三天內從星火港出發(fā),去新越港運薯種和鳥糞石!必須保證薯種完好,礦肥夠量,第一批至少運十萬斤薯種、五十萬斤鳥糞石回來!”
“第二道令!外務司派個使團,讓懂南洋話的主事李謙帶隊,跟著運輸艦隊去新越港!帶上乾朝的鐵器、棉布、書當禮物,跟昆吾部正式結盟,劃好通商的范圍,再派工匠教他們種地、打鐵,讓他們知道,乾朝是來交朋友的,不是來搶地盤的!”
“第三道令!學務司趕緊把新作物的圖譜、鳥糞石肥田的法子印成書,叫《新域物產錄》,發(fā)給各州府的農學院和農技站!讓農學家們快點研究薯種適合種在什么地、怎么澆水,編本《薯類栽培指南》,下個月就得送到農夫手里,趕在明年春耕前推出去!”
指令一落地,乾朝的行政機器立馬轉起來,快得驚人。
星火港的船塢里,工人們連夜加班,把“探索號”“希望號”等五艘船的部分武器拆了,加裝上木頭貨艙,甲板上堆滿干草和陶缸——都是用來護著薯種的。
負責運輸?shù)拇L王勇,拿著鄭滄瀾畫的海圖,反復看:“從星火港到新越港,要過三處沒風的地方,兩處暗礁區(qū),得提前準備好,可不能耽誤了運薯種?!?/p>
外務司的使團也忙得腳不沾地。
李謙帶著工匠們趕制小巧的鐵器農具——輕便的鐮刀、耐用的鋤頭,還有印著“乾朝”倆字的棉布,這些都是南洋部落最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