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風波驟起,金陵工潮顯崢嶸
沈文淵在秦淮河畫舫撒下的毒種,終于在金陵城炸了鍋。
深秋的清晨,霧還沒散,金陵最大的“云錦官坊”外就擠滿了人——數(shù)千織工舉著“反奪產、護祖業(yè)”的粗麻布幡,喊聲粗糲得像磨過石頭:“北佬滾出去!”“守住祖宗基業(yè)!”
人群像被激怒的潮水,往官坊門口涌,直接堵住了工務司來推合作社的官吏。
為首的李主事剛下車,一塊石頭“呼”地砸過來,正中額頭。鮮血順著臉頰往下流,官帽“啪嗒”掉在泥地里,瞬間濺滿了臟水。
“不能讓他們改合作社!改了咱們就沒飯吃!”
人群里,一個穿短打的漢子跳出來喊,手里揮著張皺巴巴的匿名傳單:“你們看!上面寫得明明白白,北人要把云錦運去北境,讓咱們餓死!”
這人是沈文淵暗插的黨羽,混在織工里挑事,聲音越喊越響,底下的情緒也被勾得更烈。
混亂開始了。
有人趁機砸附近的商鋪:綢緞莊的門板被踹得稀爛,布匹散了一地;糧店的米缸被推倒,白花花的大米混進泥里,看著讓人心疼。
更有人點著了商鋪的幌子,火苗“騰”地竄起來,濃煙滾滾,嗆得人睜不開眼。
職工們被裹在人群里,有的慌得不知所措,有的被憤怒沖昏了頭,跟著喊、跟著推,場面眼看就要失控。
消息分兩條路往汴梁傳:
一條是八百里加急的驛馬,騎手換馬不換人,在官道上拼命跑,馬蹄子濺起的泥點飛了老遠;
另一條是剛建的電報線,金陵電報局的報務員手指快得像飛,“嘀嗒嘀嗒”的信號穿過幾百里山河,比驛馬先到了承天殿。
“乾主!金陵急報!”
軍務司參軍捧著電報,氣喘吁吁沖進殿,額頭上全是冷汗:“云錦官坊外織工暴動,砸商鋪、點火,火光沖天!要不要調附近駐軍彈壓?再晚就來不及了!”
“不可!”
林燁“騰”地站起來,斷然否決,手指重重敲在案上的金陵地圖上,聲音里帶著冷意:“刀兵向內,正好中了沈文淵的圈套!他就是想逼咱們動武,讓百姓覺得乾朝靠刀子統(tǒng)治,這樣才能煽動更多人反新政——民心一旦沒了,再想挽回就難了!”
他快步走到窗前,目光銳利如刀,很快理清了思路:“這不是民變,是吏治之爭!根源不在織工,在沈文淵的煽動,還有舊吏的懶政——咱們的人沒把合作社的好處講透,才讓謠言鉆了空子!”
話音剛落,林燁連下三道嚴令,語氣沉穩(wěn)卻不容置疑:
“第一道令!讓金陵知府立刻開倉放糧,在云錦官坊附近多搭粥棚!公告所有織工:合作社自愿參加,絕不強征!原來的工錢一分不少,愿意入社的,現(xiàn)在登記,年底就能分紅;不愿意的,還按舊例做工,朝廷絕不逼你們!”
“第二道令!監(jiān)察院風聞使拿我的手令,馬上動身,跟金陵按察司一起,抓煽動的頭頭沈文淵和他的核心黨羽!記住,要公開審,把他們囤糧、造謠、挑動暴動的證據(jù),全擺在百姓面前,明正典刑!讓所有人知道,乾朝懲的是惡人,不是百姓!”
“第三道令!工務司、民務司各派十個干吏,必須是懂實務、會說話的,立刻去金陵各工坊。三天內,挨家挨戶走訪,把合作社的章程、分紅方式、好處,給每個工匠講透,不能讓一個人因為不懂被蒙騙!”
三道指令通過電報,飛快傳到金陵。
金陵知府正急得轉圈,一聽“開倉放糧”,立馬下令打開府庫,調衙役和糧商,在云錦官坊外搭粥棚。
沒一會兒,粥棚的炊煙就裊裊升起來,大鍋里的米粥“咕嘟咕嘟”冒著泡,香氣飄得老遠,勾得人肚子直叫。
“大家先喝粥!喝了粥咱們慢慢說!”
知府親自站在粥棚前,舀起一碗熱粥,遞給一個面黃肌瘦的織工:“朝廷絕不會讓大家餓肚子!合作社是讓大家多掙錢,不是搶大家的飯碗!”
職工們盯著熱粥,聞著香氣,躁動的情緒慢慢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