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抽絲剝繭,初露端倪
“毒非彼毒,意在沛公。小心甜言蜜語?!?/p>
這十三個字如同鬼魅,在林凡腦中反復(fù)盤旋。紙團被小心收好,上面的信息卻像烙印般刻在他的思緒里。下毒之事,果然不是簡單的報復(fù)或破壞,而是沖著他,或者他背后的九王爺來的?!芭婀彼?,再明顯不過。而“甜言蜜語”,是直指陳博士溫和的談吐,還是另有所指,比如……趙姑娘那看似天真爛漫的言行?
鋪子內(nèi)外,仿佛每一道陰影里都藏著窺探的眼睛。林凡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恐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他需要邏輯,需要從這團亂麻中,找出那根可以牽引的線頭。
首先,是下毒本身。對方選擇在糖里下毒,而非立刻致命的毒藥,說明目的并非制造轟動性命案(那會引來官府嚴(yán)查,對誰都不利),而是制造事端,破壞點心鋪子的信譽,進(jìn)而打擊林凡,或者借此試探、警告九王爺。毒性輕微,更像是一種“提醒”或“挑釁”。
其次,是下毒的方式。翻墻而入,說明對方對鋪子布局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無法輕易收買鋪子里的人(否則直接投毒更隱蔽),或者不想留下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線索。那截粗糙的黑色布條,是唯一的實物線索。
最后,是那兩張警告。趙姑娘的口頭警告和神秘紙團,內(nèi)容相關(guān),但語氣和傳遞方式迥異。趙姑娘是明示,紙團是匿名;趙姑娘提醒“小心糖”,紙團則點出“意在沛公”和“甜言蜜語”。這是同一陣營的兩次示警,還是不同陣營的相互博弈?
林凡將目標(biāo)鎖定在幾個可能性上:
1。
太子勢力:可能性最大。他們有動機(打擊九王爺羽翼),有能力(專業(yè)監(jiān)視),也可能用這種陰損手段。
2。
其他王府或朝中敵對勢力:九王爺并非沒有政敵,可能有人想借機生事。
3。
王霸或其背后殘余勢力:雖被震懾,但難保沒有鋌而走險或被人當(dāng)槍使的可能。
4。
神秘的第三方:比如對“雪鹽”仍未死心的勢力。
理清思路后,林凡決定主動出擊,不能坐等對方再次出招。他有兩個突破口:一是那截布條,二是趙姑娘。
布條線索渺茫,但他還是讓小七拿著布條(小心不留下指紋),去南城最底層的成衣鋪、裁縫店甚至乞丐聚集地悄悄打聽,看有沒有人認(rèn)得這種布料或見過類似衣著的人。這如同大海撈針,但或許會有意外收獲。
至于趙姑娘,她上次的出現(xiàn)和警告絕非偶然。林凡判斷,她即便不是友方,至少目前也不是死敵,否則不會出言提醒。他需要再次與她接觸,獲取更多信息。
機會很快來了。幾天后,趙姑娘果然再次光臨,這次她穿著一身水藍(lán)色的裙衫,依舊明艷活潑,仿佛之前那句石破天驚的警告從未發(fā)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