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織機、水車固然好,然各地風土不同,強行推廣,恐勞民傷財,反成擾民之舉!”
“還有那軍械制造,乃國之重器,豈可盡付于民間工坊?若技術外流,資敵助逆,誰人能擔此責?”
面對這些質疑,林凡早有準備。他站在丹陛之下,神色平靜,聲音清晰而有力:
“諸位大人所慮,不無道理。然,工坊聯(lián)盟并非壟斷,乃是中小商戶聯(lián)合自強,對抗舊有盤剝之產(chǎn)物。朝廷當加以引導規(guī)范,而非因噎廢食。至于推廣新器,自當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豈能一概而論?將作院已著手編纂《新器圖譜及營造法式》,將免費刊行天下,指導各地依實際情況選用、改良?!?/p>
他目光掃過眾臣,最后看向龍椅上的弘帝,語氣轉為鏗鏘:“至于軍械制造,更需革新!北疆之戰(zhàn),若無新式連弩破甲,我軍傷亡何止倍增?技術需嚴格保密,生產(chǎn)需集中管控,此乃將作院與兵部職責所在!然,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才是對前線將士、對社稷江山最大的不負責任!”
“陛下,”林凡躬身道,“臣請旨,于天下各州府設立‘勸工使’,專司新技藝推廣、工坊管理及工匠培養(yǎng)。同時,于工部之下,增設‘格物院’,廣納天下精通算學、物理、營造之才,專司技藝研發(fā)與改進。唯有如此,方能將‘科技興邦’之國策,落到實處!”
龍椅上,弘帝微微頷首,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贊許:“準奏。林愛卿所請,皆是為國為民之良策。著工部會同吏部、戶部,盡快擬定細則,推行天下。”
皇帝一錘定音,守舊派縱然心中不服,也只得暫時偃旗息鼓。
退朝之后,林凡走在長長的宮道上,陽光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他明白,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工部尚書的位置,是平臺,也是旋渦的中心。未來的路上,將有更多的明槍暗箭,更多的利益博弈。
但他無所畏懼。
懷中的螭首令傳來溫熱的觸感,仿佛在與他共鳴。母親留下的遺志,皇帝的信任與托付,工坊聯(lián)盟那些充滿希望的面孔,北疆將士殷切的目光……這一切,都匯聚成他前進的無窮動力。
他抬起頭,看向工部衙門的方向,目光堅定而遼遠。
那里,將是他新的戰(zhàn)場。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關乎帝國命運的改革,即將以那里為起點,席卷整個大雍。而他,林凡,將手持“科技”與“革新”的利劍,披荊斬棘,為這個古老的帝國,開辟出一條前所未有的強國之路!
帝心明鑒,新政砥柱。一個屬于林凡,也屬于大雍的全新時代,正伴隨著工部衙門那緩緩開啟的大門,昂然來臨。
喜歡躺贏的咸魚請大家收藏:()躺贏的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