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看的,是這潭渾水之下,究竟有多少條大魚會因此而受驚游動。
做完這一切,蘇菱微的目光重新投向了這座沉寂的冷宮。
這里曾是絕望的盡頭,但從現(xiàn)在起,它將成為她力量的源頭。
她開始著手重建這里的秩序。
昔日堆滿雜物的破敗廂房被徹底清理干凈。
東廂被命名為“記賬堂”,由心思縝密的白芷負責,從周尚宮送來的那些“查無主籍”的小宮女中,挑選了十幾個聰慧的,從最基礎的識字、九九歌訣開始教起。
未來,她們將是她安插在各處,最可靠的眼睛和賬房。
西廂則成了“傳訊閣”。
青鸞在這里,將她從江湖中學來的本事傾囊相授。
一套復雜的手語,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傳遞信息;一段看似尋常的舞蹈,每一個轉(zhuǎn)身、抬手,都蘊含著不同的密語。
這些女孩,未來將是她散布在宮中,最靈動的信鴿。
中庭那張破損的石桌,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每日清晨,都會有一本新抄的書卷擺放其上——或是《貞觀政要》,或是《鹽鐵論》,或是《商君書》。
所有冷宮的人,不論是宮女還是失勢的嬪妃,都可以輪流取閱。
蘇菱微親自講授了第一課。
她沒有講權(quán)謀,也沒有講兵法,她講的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講到最后,她環(huán)視著堂下那一張張或麻木、或悲戚、或仍存希望的臉,只輕輕問了一句:“你們以為,這宮里沒有百姓嗎?”
一句話,問得滿堂死寂。
旋即,低低的啜泣聲響起。
她們是宮女,是采女,是嬪妃,更是被這座宮墻吞噬了家人的女兒、姐妹。
她們的父兄,或許就是被苛捐雜稅壓垮的農(nóng)人,或許就是被無辜牽連的官吏。
她們,就是這宮里最無聲的“百姓”。
自此,冷宮不再是囚禁身體的牢籠,而成了一座喚醒靈魂的學堂。
周尚宮的配合天衣無縫。
她利用內(nèi)務府職權(quán),將一批批在宮中檔案里被邊緣化,甚至“意外亡故”卻仍活著的低階宮女,以各種名目調(diào)撥到冷宮名下當差。
這些人,每一個都身負血海深仇,每一個都對這座皇城充滿了刻骨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