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
當蘇婉柔在自己寢宮的一角偏殿,點燃三支號稱能“滌蕩邪祟”的紫檀香時,她以為自己抓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這間被她命名為“凈心堂”的殿宇,沒有佛像,只供著一塊無字玉璧,美其名曰“叩問本心”。
此刻,堂內跪著十余名瑟瑟發(fā)抖的低位妃嬪,她們大多是曾受過蘇婉柔小恩小惠,或是被其抓住了把柄的人。
香煙裊裊,將蘇婉柔的面容襯得有幾分猙獰。
她聲音不高,卻字字如刀:“如今宮中妖風四起,蘇菱微以媚術蠱惑圣心,更插手前朝政務,此乃牝雞司晨,國之將亡的兇兆!我等身為后宮妃嬪,當為陛下分憂,為江山社稷祈福,驅除這等妖孽!”
她的話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底下眾人哪敢不從。
很快,一本本字跡娟秀的《驅煞經(jīng)》便被抄錄完畢,鬼鬼祟祟地張貼在各宮的廊廡之下。
更有那幾個平日里與蘇婉柔走得最近的妃子,鼓足勇氣聯(lián)名上書,泣血陳情,言辭懇切地請求皇帝廢去蘇菱微的貴人封號,以正后宮風氣。
一時間,后宮之內人心惶惶,仿佛蘇菱微已是那人人得而誅之的禍國妖妃。
消息雪片般飛入瓊華殿時,蘇菱微正臨窗批閱一份醫(yī)藥稽查處呈上來的陳年藥案。
午后的陽光透過琉璃窗,在她纖長的指尖鍍上一層暖光。
她聽著小杏子的稟報,臉上毫無波瀾,指尖在奏折上輕輕叩擊,發(fā)出清脆的聲響,仿佛那滿城的風雨,不過是窗外的一曲助興的琴音。
“前日我讓你去打聽的,街頭那出《癡鳳吟》,如今唱到哪一折了?”她忽然開口,問了一個毫不相干的問題。
小杏子愣了一下,連忙躬身低聲道:“回主子,奴才今早才遣人問過,已經(jīng)傳至第三段——‘金釵埋冷土,血淚浸羅裙’了?!?/p>
那是全劇最悲愴的一幕,訴說女子被構陷冤死,含恨而終的慘劇。
蘇菱微唇角緩緩勾起一抹清冷的弧度,那笑意未達眼底,卻帶著一種冰雪消融般的鋒利。
“正好,”她放下朱筆,輕聲道,“該進宮了?!?/p>
當夜子時,月黑風高。
一道黑影借著巡夜更夫換防的間隙,如貍貓般潛入了西六宮一處廢棄的雜物間。
此人正是京城里最擅長擺弄機關消息的“銅耳張”。
他撬開地面一塊松動的青石板,露出一個幽深的洞口——那是前朝遺留下來,遍布后宮的傳聲銅管暗道。
銅耳張熟練地滑入暗道,在蛛網(wǎng)與塵埃中匍匐前行,憑著驚人的記憶力,準確找到了通往貴妃長春宮的主音管。
他取出一截精心打磨過的竹哨,哨內纏繞著數(shù)圈用特殊藥水浸泡過的羊腸線,能于風過時發(fā)出如泣如訴的嗚咽。
他將竹哨小心翼翼地嵌入銅管內壁,又用特制的蜂蠟將接口封得嚴絲合縫,不留半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