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正元帝一句他不姓朱,我朱家無和親之女,徹底將一國事變?yōu)橐患沂隆?/p>
你家愿意嫁女兒,不過是換回南安,與國無關(guān),我北明大軍不會為此停下腳步,也不與諸國言和。
先不說諸國聽到這消息后的反應(yīng),只說賈蓉,他快瘋了。
指認(rèn)出柳芳,只是他一時求生的本能,父親已死,他摘去了頭上的枷鎖,想憑借挾王公以令朝廷,沒想到天子徹底絕了他的路,此生可見,回家無望矣。
東山義軍敗后,東躲西藏;紅毛洋兵敗后,趾高氣揚。
因為安南國主自以為招安了他們,其實對他們而言,不過是換了一個雇主罷了,正好也趁機修整一下,此次損失不小,也對那個中央之國有了清醒的認(rèn)識,大國不可侮之。
賈蓉見洋人改換門庭甚是容易,而東山義軍竟還不得不以禮送之,心中起了波瀾,若是能投靠洋人的話,是不是朝廷也能對自己網(wǎng)開一面呢?
把這心思也說給了南安與柳芳,二人對視一眼,果斷命賈蓉去接觸洋人,用錢開路,只求能隨著一起去升龍府,他們二人有另一番心思。
賈蓉上躥下跳卻找不到門路時,洋人竟然主動找上了他,問他認(rèn)不認(rèn)識賈瓊。
通譯給翻著洋話,賈蓉眼神是越聽越亮,自己這位六叔竟然掏了洋人在茜香的老窩,還抓走了他們一位南洋總督。
洋人想交換俘虜。
這是好事啊!
自認(rèn)了與賈瓊的叔侄關(guān)系后,洋人也大喜,強行帶走賈蓉、南安與柳芳,東山義軍不敢攔。
進了升龍府的這三人,被安南國王待以上賓,作為屬國國主,他深知這三位的要緊處,而且,要想一統(tǒng)安南,洋人是靠不住的,還是要靠宗主父親幫忙才行。
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戰(zhàn)敗被俘的南安,又成了親善大使,一封密信送到京城里,百官再次朝會議之。
正元帝照例是先看了周全的密報后,才去看南安的請罪折,兩相對比以后,又與太上皇詳談一番,才高坐御書案,聽百官之見。
如今在京的王爺只有北靜與忠順兩位了,北靜不得不又一次上陣,等百官吵完架,慢悠悠邁步出班,啟奏圣上。
“臣弟有一想法,不吐不快?!?/p>
百官肅然聽他開講。
“吾皇派南安郡王征南洋,說到底,還是因為南洋不臣,所以要以儆效尤。可如今看來,是他們自己出了亂子,才斷了朝貢,倒沒不臣之心?!?/p>
翰林院站出一位梅翰林詢問:“北靜王所言可有實證?”
“小王確實有之,吾皇,諸位臣公,先前的戰(zhàn)報上寫的清晰,東山叛軍愿意歸土,所求不過是一王,可見蠻夷還是畏懼我上國的。
南安王兄未接納之,是因為彼時國主尚在,又是我上國冊封之主,怎可輕易棄之不顧,我上國重信守諾,自然不會與叛軍媾和。
因此南安王兄先敗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