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進京的,讓岳飛名聲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這位精忠報國的好漢子,甚至把他和韓世忠并列,稱為大宋雙璧,國朝柱石。
有了這些評價,大勢所趨,岳飛建節(jié),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種處理方式,雖然出乎預(yù)料,但也符合趙桓一切以抗金為主的主張,算是預(yù)料之中。
可真正驚人的是趙桓用的手段。
這位官家甚至還在太原,甚至沒有跟宰執(zhí)商談,更沒有大動干戈,僅僅是一篇小文章,就達到了目標(biāo)。
不得不說,邸報可真是神奇!
官家手里,又多了一樣大殺器??!
作為幾十年宦海歷練出來的極品油條,李邦彥對于朝堂權(quán)力的運行,有著獨到的見解。
誰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口含天憲,生殺予奪,權(quán)力大得嚇人。
沒有人可以明面上反對天子,也沒有誰敢正面抗衡天子權(quán)威,哪怕在大宋朝也不行,那叫謀反,謀大逆!
是要誅殺九族的。
可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滿朝大臣,都是天子的工具人呢?
恰恰相反,正因為皇帝的權(quán)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權(quán)力才太小。
很矛盾嗎?
原則上皇帝什么事情都能管,可偏偏天下這么多事情,皇帝也是一天十二個時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人,替皇帝整理各種事務(wù),安排輕重緩急,請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后落實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無所不懂,還要有人給皇帝提供咨詢建議,如果皇帝年輕,還要有師父教導(dǎo),
假如皇帝身邊的這群人,都有著共同利益,彼此勾結(jié)在一起,會產(chǎn)生什么效果呢?
皇帝的知識獲取被限制了,說白了,就是三觀由人家塑造,平時做什么,由人家安排,面對問題,也要靠這些人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