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能這么快答應(yīng)親征的要求,也實屬無奈,授田養(yǎng)兵的國策通過之后,趙官家的作用就不大了,主要還看政事堂能不能落實下去。
把官家留在京城,免不了事事匯報,反而會影響落實。
而且各種力量,都在暗流涌動,走關(guān)系找門路的,已經(jīng)聯(lián)絡(luò)上了趙構(gòu),雖說這幫人未必能成功,但是掣肘卻是綽綽有余的。
此刻讓官家領(lǐng)兵,也是避免麻煩。
“李相公,我已經(jīng)當眾立下軍令狀,趁著官家親征的時間,政事堂握有重權(quán),我豁出去老命,也要把授田的事情辦好?!崩罹V對著李邦彥認真道:“我辦完此事之后,大略就會成為士林公敵,敗壞國典的奸佞,人人得而誅之權(quán)臣。以官家的仁慈,是不會要我的性命,可我也斷然不能留在朝中了。李相公,我走之后,這個位置只能留給你了?!?/p>
說著,李綱站起身,向李邦彥深深一躬。
這一幕看得人頭皮發(fā)麻,大呼荒謬!
在世人眼中,李邦彥是浪子宰相,幸進小人,靠著背叛太上皇,僥幸活命,完全就是個腦門上貼著奸佞倆字的小人。
而李綱呢?主戰(zhàn)派的一面大旗,忠貞志士,朝野公認的正人君子,挽救危局的名臣。
他找李邦彥托孤,怎么都向正道領(lǐng)袖,去找魔教教主,說未來天下正道,要靠你了……何止荒謬,簡直離譜!
李邦彥認真看著李綱半晌,突然失聲一笑,“伯紀兄,我斗膽猜測,授田這種事情,便是官家去做,也會落下無數(shù)埋怨,你是不是打著為主蒙塵的心思,才同意官家出征,好把一切都扛起來?!?/p>
李綱苦笑,“我這個人,果然不夠精明,有什么打算,全都寫在臉上,瞞不住人?!?/p>
李邦彥擺手,微微一笑,“或許正是因此,官家才信任你李伯紀??!”李邦彥略微思忖,便道:“伯紀兄,這事情還輪不到你拼命,官家先讓岳飛去做,軍中授田還算順利,接下來就是百姓授田,這事情或許會麻煩一些。你暫時不要動,讓我去安排?!?/p>
李綱大驚,“那,那他們豈會放過你?”
李邦彥呵呵一笑,“我這個人早就滿身罵名,多點少點無所謂。而且一個平章軍國重事,足夠堵天下人的嘴了?!崩畎顝╊D了頓,又道:“別忘了,官家手里還有邸報呢!以我觀之,這次要是有人發(fā)動士林清議,想要對付王舒王的辦法,是想也別想了。總而言之,我這個人,還能在朝中安身,不就是靠著這點用處嗎!”
李邦彥滿臉笑容,而李綱卻一臉思忖,緩緩低下了頭……或許這就是趙桓要留著李邦彥的原因吧!
二李聯(lián)手,互為表里,京城這邊,大可以安心。
趙桓需要的只是全力以赴,準備出征的人選。
和前面的倉促不同,如今的趙桓,也是有牌面的皇帝了。
首先,隨從出征的文官包括龍圖閣直學士呂頤浩、翰林學士李若水、侍御史張所,還有中書舍人陳東。
沒錯,就是那位屢次帶頭上書的太學生。
趙桓也把他引入了親征隊伍,既然憂國憂民,就應(yīng)該真正見識刀兵爭鋒,沙場血戰(zhàn),光是耍筆桿子,如何能行!
令人意外的是陳東欣然答應(yīng),毫不遲疑,甚至還放出話來,若是官家答應(yīng),他愿意提三尺劍,上陣殺敵,哪怕做個武夫,也心甘情愿。
趙桓還在考慮,要不要成全他。
把文官團隊放在一邊,重要的就是武將了。
趙桓首先帶著的就是楊惟忠,做為西軍當中,碩果僅存的老將,他被趙桓任命為御營司都虞侯,位置還在幾個都統(tǒng)制之上。
其實楊惟忠還能留在軍中,也是借了種師道的光。
伴隨著種師中的死亡,種師道身體徹底垮了,已經(jīng)臥床不起一段時間??刹还茉趺凑f,作為昔日西軍第一人,幾十萬種家軍的領(lǐng)頭人,種師道雖然垮了,但是虎老威風在。
殘存的種家軍,依舊有數(shù)萬之多,散布西北各地,影響力非凡,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消失的。
有楊惟忠在,正好能整合這些人。